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王欢
春回大地、新绿复苏,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长江岸线花山段,昔日尘土飞扬、让人避之不及的工业码头,如今在造林复绿的热潮下,已蝶变成赏心悦目的“小清新”。
全长4.2公里的长江岸线花山段整治是花山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了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花山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引下,工作布局加快展开,工作实践不断拓展,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绿色生态滨江岸线正回归。
码头整治 为生态“留白”
3月18日早上9点,记者顺着破开的围墙来到江边,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的1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轰隆机械声中,昔日老厂区的输煤栈桥、码头等老旧设施正有序拆除……
皖能发电老厂区相关建筑设施建于1958年,整治是大势所趋。据了解,本次整治涵盖沿江1公里范围,包括对老厂区输煤栈桥、废弃码头、泵房及引桥等建筑物设施进行拆除,对125机组现有码头、码头趸船、塔吊、厂房、烟囱等进行维修出新,并对拆除地块进行植被复绿,面积达30多亩。
比起单纯植树造林,码头、废弃厂房地块复绿难度较大。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复绿前必须用大型机械将厚厚的混凝土地块凿开,将全部设施有序拆除吊出清运,然后才能覆土、植绿。“未来,我们将在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长江岸线花山段,钢铁、电力、建材等产业集群发展,港口岸线资源丰富、码头林立。在今年实施的沿线港口码头等附属设施提升改造中,皖能电厂码头、天顺港码头、马鞍山港口集团及马钢嘉华码头等8家企业码头全面开展改造提升,拆除废弃码头建筑,修复出新塔吊、栏杆等,开展场地清杂,栽植乔木,江滩播撒草籽,为长江沿岸“留白增绿”。
植树造林 为发展“添绿”
登上薛家洼生态游园旁边的长江大堤,极目远眺,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环顾四周,江岸满目皆绿,杨柳、杉树、红叶石楠沿着江滩延伸到远方,粉刷一新的红色塔吊掩映在绿荫中。行走在沿江大堤上,增绿补绿的施工人员、机械随处可见,即使在背水坡的厂区内部,也有工人挑着一捆捆草皮辛勤铺展,裸露的黄土一点点被绿意覆盖。
“去年,我们高规格建成薛家洼生态游园,开展沿岸环境整治,但这不是终点,而是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起点。”花山区发改委主任高旭东介绍,今年,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画出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全面启动长江岸线花山段生态问题整治,总投资约1.2亿元,涉及面积达600多亩,重点在“建新绿”上见行动,全面整治沿江码头建筑,释放清理滩涂陆域面积,大规模开展沿岸绿化,计划栽种树木1.5万棵,播撒草籽、栽种芦苇16万平方米,预计3月底完成整治。
不仅要复绿,还要打造连线呈绿、联片成景的沿江风光带。为此,花山区前期制定长江沿线综合整治设计方案,快马加鞭推进自然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长江生态绿廊持续发力。
新闻推荐
为加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3·15”宣传,建设银行马鞍山市分行拓宽线上渠道,发挥网络和自媒体辐射作用,全面开展以教育引导...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