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夏荣军
12月2日一大早,在孟塘支渠黑臭水体治理现场,记者终于见到了连去数次办公室都没找到的朱国斌。只见他督促施工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协调相关事宜……一件件事情办下来,鞋子早已在来回奔波中沾满泥土,但他毫不在意。“这比前几个月好太多了。”
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警示片里反映的尖担沟、昭明沟两大水体问题严重、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等一个个重担压下来,朱国斌作为市住建局承办科室的负责人,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踏上了“费鞋”之路。
“过去的河道清淤、控源截污等治理措施只是治标,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所以才返黑返臭。” 以“两沟一厂”为鉴,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的思路,朱国斌迅速研究整改方案。他与项目设计人员一起查清河道每一个排口,查清全市污水管网的状况,对每一座污水处理厂进行调研,科学划定排水分区,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最终,中心城区排水顶层设计、全新的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纷纷出炉,实现了河道治理“一河一策”、问题整改“一案一策”。
有了方向,就是干。整治时间非常紧,按期完工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朱国斌深知一线推进的重要性。每个工程单元何时完成?每天完成多少工作量?每天上多少工人、上多少设备……为了弄清楚每一个问题,他成了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常客,与项目公司一起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排定时间表、任务书,白天带领队伍在黑臭污泥里细致排查,晚上在指挥部研究方案,整理各类材料。“3天跑下来,鞋子基本就洗不出来了。”朱国斌笑言。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施工的时候,有的小区居民不配合甚至提出过高要求,阻碍施工进展,朱国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面跟居民对话,摆事实、讲道理,有效化解了矛盾。在河道治理需要加快征迁的时候,他主动跟各区征迁负责人一起,沿河确定征迁范围,每家每户上门做工作,宣传政策,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而在“两沟一厂”问题整改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时刻,正值高温酷暑天气,来回的奔波不仅费鞋,人也晒黑了。加上“去”的是施工现场,“钻”的是泥塘水沟,朱国斌的衣服总是沾满黑臭的泥水,混杂着汗水,散发出一股异味。
现如今,28处黑臭水体已达到消除黑臭的实效目标,剩下的7处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正如火如荼;尖担沟、昭明沟水系已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点,向着“长治久清”目标迈进;王家山污水处理厂、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顺利通水运行,在长江岸边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但朱国斌的“费鞋”之旅还未结束,找他依旧不易,“只要城乡建设中哪里需要我,我就奔向哪里。”他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陆杨水深危险,是很多人知晓的常识,殊不知,没有水的湖底,也暗藏风险。由于持续干旱,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交界...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