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雨山河沾染黑臭气息的污水,被吞进“大胃王”后,再次回到河里时可养活鱼?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却美得如花园一般,有花、有草、有树木,独独没有臭味……11月20日,记者走进完成提标扩建、通水试运行半月有余的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污水进清水出 水质升级可养活鱼
步入种满花草树木的厂区,沿着宽敞的走道前行,不难发现,不论是已历经风霜仍任劳任怨的一期,还是刚建设完成就走马上任的二期,每一个污水处理设备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序运转着:滚滚污水经过细格栅进入旋流沉砂池,开始了第一道净化处理工序;在生物池里,可以消解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微生物正静悄悄地忙碌着;二次沉淀池里,污水进行了最后的泥水分离……
“之后,它们将进入新建的提标区域进行‘高效澄清+纤维转盘+接触消毒’的深度处理,然后再通过水泵被引到河流中。” 据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丽介绍,污水从进厂到达标出厂,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处理。出水口处流出的水清澈无味,外观已与自来水无异。“这水,作为景观用水,养活鱼不成问题。”万丽说。
“可养活鱼”,水质就得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这曾是第二污水处理厂达不到的“高度”。据悉,第二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12月建成投产,服务面积24.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6万人,是马鞍山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10万吨,但出水指标只符合国家一级B标准。“出水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但一般只用于园林绿化、市政杂用。”
从曾经的“绿化用水”到如今的“可养活鱼”,这样的区别为何出现在第二污水处理厂?其背后蕴含的不只是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聚焦长江大保护。
同住长江边,共饮长江水。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经过雨山河最终排入长江,不仅多年来超负荷运转,而且出水的低标准也让污水处理厂成为长江的一个“污染源”。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角吹响,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提上日程,日处理量达到13.5万吨,出水指标升级为国家一级A类标准。
白天干晚上干 三个节点里抢工期
“必须在2019年10月31日前通水试运行。”与目标一起下达的,还有一个时间“硬杠杠”。市政处副主任张伟作为项目业主,收到这一消息时,已是2019年的3月底,自己的手中才刚刚拿到项目的中标通知书。
说干就干,市住建局、江东控股成立项目专班,驻扎现场、协调推进;中铁一局迅速进场,开工建设。4月30日,1822根预应力管桩全部入地,工程第一阶段结束。“大干150天确保8月31日主体完工”的横幅挂上墙,最难的第二节点来了。
“首先面临的就是超6万立方米土方外运难题。”中铁一局项目党支部书记杨登辉刚进驻项目,就面临一座“大山”。好在有项目专班,他们当天就联系交通等部门,协调车辆、人员等,之后的短短14天,堆如山的土方消失在项目现场,为后面施工打牢基础。就这样一周三次调度会,所有问题“不过夜”,工程进度一点没耽搁。
“150天里,张伟几乎没回过家。”杨登辉说,张伟白天紧盯项目进度,夜里梳理当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解决。困了就在工地集装箱里躺会,累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接着干。
可在张伟眼里,最辛苦的是“杨登辉们”。“夏天最热的时候,我站在沉淀池边,汗都直淌,可工人们在池底狭小的作业空间里,承受着5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24小时不停工。”张伟说,中铁一局300多名管理及作业人员分为三个班次,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向各种困难发起持续进攻。
8月31日,包含7个大型单体的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到了第三节点的设备安装、调试,横幅的内容也改成了“奋战60天 确保10月31日顺利通水”。
终于,到了10月31日那天,开启通水阀、启动进水泵,气势磅礴的流水急冲而下,第二污水处理厂如期完成提标扩建,进入通水试运行阶段。管道里的污水源源不断地变着“清水”,办公室墙上的横幅也将在下周迎来新的内容。“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道路建设、厂区亮化绿化和最后的水质提升。”张伟说,项目即将迎来国家环保部、长江办的验收,预计在12月31日全面完工。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博望区横阳路555号 星河湾名门世家8栋1801号 不动产拍卖公告
本院定于2019年12月6日10时至2019年12月7日10时进行公开拍卖活动,公告如下:一、拍卖标的:马鞍山市博望区横阳路555号星河湾...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