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距离沪苏浙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慈湖高新区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优势独特、禀赋深厚。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起点上,高新区抢抓机遇,加强与毗邻南京地区全方位对接合作,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在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谋求产业升级、质效齐升,努力打造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文/记者 季晨辰通讯员 邱雪
图/记者 邵纪明部分图片由慈湖高新区提供
招商引资
释放兴业“强磁场”
新一轮投资热潮滚滚,慈湖高新区成为长三角地区投资兴业的沃土,“强磁场”效应不断释放。
长三角是中国电子应用技术最集中的区域。不久前,来自苏州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7亿元的易锐(马鞍山)光电集成一期在慈湖高新区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慈湖高新区利用天然区位优势全面接轨沪苏浙的重要产业成果。
高新区服务周到,项目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享受到了实惠,还推荐客户新特科技有限公司来此“安家”。
“芯片”虽小,却被称为国之重器。新加坡企业新特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零部件维修及高价值稀有部件销售,是联华电子、东芝、富士通等知名企业的主流服务商。经过高新区招商局多次主动联系对接,短短3个月,投资额1.5亿元的新特科技半导体产业一期项目签约落地。
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升级的“生命线”,坚持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当做产业升级的“指南针”,慈湖高新区将目光瞄准高端产业,依托完整的产业链招商,激发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展会招商的动能,用一个个优质项目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壮实“产业强区”的脊梁,全面提升招商层次和水平。
在精准招商过程中,易锐光电、上海乐通、骏业鼎新、新特科技等一个个优质企业、项目接连入驻,验证了企业对高新区的高度认可,更印证了高新区背后付出的努力。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慈湖高新区尤其注重发挥毗邻南京的区位优势,用心打好 “南京牌”。
2018年3月,慈湖高新区率先成立驻南京经贸技术联络处,按照“组建一支团队、设立一个窗口、规划一片区域、成立一项基金、配套一组政策、推进一批项目”的要求,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以电子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工作,先后多次赴长三角招商,努力实现与长三角的融合联通。
随着中兴通讯项目落户,南京江宁滨江经开区预计2022年形成千亿级的通讯产业群,这对于慈湖高新区而言是难逢的契机。2019年,在全市成立的四支专业招商领导小组中,通信通讯专业招商小组由慈湖高新区作为具体承接载体单位。高新区不断加快慈湖智慧小镇的建设步伐,努力打造配套齐全、服务到位、设施完善、政策优渥的特色小镇,确保为南京形成产业配套,实现发展的“乘数效应”。
这是一份极具说服力的成绩单:昂扬新材料、科思工贸、享佳健康、德馨华海等数十家江苏企业入驻慈湖高新区;今年1-9月共签约享佳智能健康产品、道润新材料、英诺光学元器件等亿元以上项目32个,投资方近九成来自长三角地区,总投资超70亿元。近3年来,慈湖高新区共吸引华旺新材料、易锐光电等100多家长三角地区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120亿元。
大院大所
集聚创新“新高地”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慈湖高新区充分利用南京及周边区域高校院所的资源,推动与大院大所的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交流合作,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走出去”,将优质创新资源“引进来”,建立起科技创新资源的“蓄水池”。
2018年成立的马鞍山南马智能制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正是一个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团队。团队由马鞍山新慈投资有限公司、马鞍山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主攻智能制造产业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是慈湖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马鞍山“智造工场”众创空间运营主体。
一台台全新的机器人,灵活自如地腾挪扭转……走进南马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南马智能制造研究所公司,处处都能感受到智慧的光芒。据了解,这里承担着科技研发、创业孵化、企业育成、输送人才、产业链建设等多重功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这里设立了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所,一批教授及博士硕士团队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开展技术研发、学术研究和企业指导。“我们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开展六轴协作机器人设计开发等12个高科技研发项目,研发出的水下机器人、康养机器人技术性能均居行业前列。”该公司负责人陆书建介绍道。
科技创新让企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像南马智能制造研究所有限公司这样的创新故事,每天都在慈湖高新区上演。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成功挂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投入运营,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双基地项目合作正式开展,南马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入驻10余家企业,南航超声电机研究院项目正在推进,马鞍山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刚刚签约……一个个大院大所的重点科研项目正向高新区加速汇聚。
科技创新成果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里面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就在于企业这一科技创新的主体。
为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助力企业走好这“最后一公里”,高新区坚持把产学研用作为创新驱动的有力抓手,先后与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多方协调主动服务,帮助园区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推进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銮威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南京高校建立项目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打通南京都市圈大院大所的上游科技资源。
项目压舱
按下合作“快进键”
作为与南京江宁滨江经开区无缝对接的产业园区,慈湖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承接优势突出,在宁马同城化发展中步步登高。
生产混凝土地坪施工机械的上海亚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正是看中这一点,注册公司、签约、建设,一气呵成。
位于霍里山大道上的安徽亚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一期已经竣工,年底有望投产,二期厂房年底也将竣工验收。据公司负责人李承辉介绍,高新区的服务细致入微,发展也蒸蒸日上,他们已经和南马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企业达成初步合作,采购机器人全面升级自动化生产线。“这两年,园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智能制造产业配套更加完善,让我更加确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李承辉说。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激光智能摊铺机很具有竞争力,每台100万元,未来将全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融入长三角,打好南京牌,产业融入是最核心的融入,产业突破是最核心的突破。
夯实发展根基,打造产业名片,成为慈湖高新区多年来坚持的重点工作。在主导产业方面,聚焦“3+1”现代产业体系(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在配套服务方面,高新区打造智慧小镇、健康小镇,吸引相关产业链配套上下游企业落户,与南京江宁滨江经开区深入开展对接合作,形成产业配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项目是强基础、补短板、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俯瞰高新区大地,科思化学、亚遥机械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接踵而至,工地建设热火朝天。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推进以“两镇三园四基地一工程”为重点的“2341”项目建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主战场。东部宁马科创园、西部产业合作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双创基地等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做,配以完善的人才公寓、员工食堂、健身场所,让企业拎包入住,令高新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博弈中赢得先机。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今年,慈湖高新区实施市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422.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8亿元;其中续建华旺新材料、皖兴通、常茂金属板材等19个项目,新开工易锐光电、中科新材料、宁马创业谷五期等24个项目,储备了军铁智能、天硕智能等29个项目,总投资150.7亿元。这些项目成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廖岚钧通讯员张爱军报道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在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的民生工程中,严格落实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缓解城乡...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