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的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陶建 摄打开QQ“扫一扫”,选择AR,扫描上面的照片,观看建成后的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短视频。
“湿地公园品秋光,鲜花簇拥树飘香。当年粉灰新妆换,翠绿百媚蓝天扬。幽静小径绕山冈,雀跃鸟儿频歌唱。秀丽巨变薛家洼,家园温馨暖心房。”
原十七冶水泥厂职工徐嘉琳,10月底故地重游原厂址所在处薛家洼区域,惊叹于该区域天翻地覆的巨变,他有感而发,作了这首小诗《重游薛家洼》。历经半年时间的整治,如今的薛家洼区域天蓝似洗、江水如澄、绿茵连绵,从过去灰尘漫天的非法码头,蜕变成为一座亲水、绿色的游园。
薛家洼之变,往小里说,这是马鞍山打造生态福地的主动选择。从大处看,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马鞍山市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统一思想行动,努力作答长江大保护这一时代命题,让山川林木葱郁、让江河鱼翔浅底、让百姓尽享福祉。
薛家洼,正是这绿色答卷中最美好的篇章之一。
集中整治“点对点”
尘土飞扬、满目疮痍、运货车流穿梭、非法码头林立……多数马鞍山人记忆中的薛家洼,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近两年开展非法码头拆除等系列整治后,薛家洼区域的“两断三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根除。
在长江生态面前,唯有刮骨疗伤的决心,才能为绿色发展腾出空间。今年4月份起,在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市、区两级强化问题导向、演绎进退之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薛家洼区域一整到底。
退,干净利落。存在安全隐患的遗留部分构筑物全部拆除;全力推动渔民上岸、渔船拆解、渔业转产工作;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进,毫不迟疑。全域范围内绿化全面提档升级;打造石笼护坡、石堤护角,覆盖水生垂直绿化;建设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
有进有退,进退之间,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在凝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渐入人心。
昼夜不分、分秒必争。市、区两级成立拆违、复绿、环保、渔民上岸等工作组,针对薛家洼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按照详实的行动方案驻扎一线,重点宣传、加快推进。4月底,薛家洼区域完成近100处非法建筑和3家企业的拆除、搬迁;5月底,当地229户渔民全部上岸,59艘渔船全部拆解。
与此同时,游园建设如火如荼。近30个施工队陆续进场,大型机械夜以继日奏响轰鸣的工作曲,白天顶着日头,晚上接起电灯;黄连木、香樟树、桂花、樱花、石楠等大大小小的花卉苗木如流水般运输而来、落地生根,块块卵石铺成游道……从春到秋、步履不停,昔日的“脏乱差”蜕变成如今的“美如画”。
最美江景“串成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已经初步建成开放的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正缓缓“走来”。
长江波光粼粼,江滨芳草依依、鲜花如毯,信步游园步道,一步一景,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尽情呼吸“氧吧”的新鲜空气;登上观江平台,极目远眺,秋水长天的美景写满了诗情画意……从前人迹罕至的薛家洼区域,成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每天游人如织。游园的很多小细节都令人倍感贴心和“惊喜”,比如“高颜值”的公厕、建筑彩绘设计、随处可见的长椅、盥洗池等。一位市民笑着说,感觉真正享受到了长江生态保护的“红利”。
据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8800万元,跨越花山区、雨山区,总规划面积906亩,规划建设内容涵盖生态湿地修复、防护林带建设、老工业区复绿改造、生态堤岸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努力打造一个集观江、生态、研学、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游园,成为马鞍山沿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全面验收期,栈道、路灯、监控、堤护栏、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全部完善到位,欢迎广大市民前来游玩,临江亲水、饱览美景。
作为长江湿地马鞍山段的源头,新建成的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还起到枢纽作用,串联起东岸的美景。自薛家洼向北,花山区在六汾河口至皖能发电厂4.2公里长江岸线,江堤50米范围内迎水坡和背水坡350亩地、各码头江滩种植意杨、垂柳、池杉、女贞、红叶石楠等乔木,林下播撒草籽,以涵养水土、修复生态;自薛家洼向南,雨山区重点打造滨江湿地公园项目,在近2000亩的生态湿地杨树林防护林内打造观景园路和回廊,向广大市民开放迷人景观。两条长江东岸的绿色廊道延伸,宛如碧玉项链串起了一块“绿宝石”。
未来,这里将更美。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高海超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余萍通讯员彭进报道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交警严格执法、严厉处罚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受到处罚的驾驶人能够认...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