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薛家洼生态游园。通讯员 毕琛 摄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唐成云
环境整治得好不好,风景美不美,群众最有发言权。历时半年,薛家洼地区翻天覆地,这让每一位熟知这片土地的人感到惊叹。“我完全没想到这里如今变化这么大!”曾在原十七冶水泥厂工作过的雨山区半山花园社区居民徐嘉琳,对这片熟悉的土地却“陌生”起来。
“10月18日,我参加了雨山区开展的‘党旗红·长江绿’故事会活动,游览了薛家洼地区,感慨万千,回来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想着如何将我所看见的薛家洼历史变迁记录下来。最后,我决定用诗歌将我的所想所思写出来。”作为市诗歌协会的成员,徐嘉琳故地重游,有感而发写下了《重游薛家洼》,将薛家洼三十多年前后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以“湿地公园品秋光,鲜花簇拥树飘香”作为开头,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滨江地区,紧接着“当年粉灰新妆换,翠绿百媚蓝天扬”描写了薛家洼地区整治前后的反差,“幽静小径绕山冈,雀跃鸟儿频歌唱”将整治后薛家洼生态游园的自然风光刻画得栩栩如生,最后“秀丽巨变薛家洼,家园温馨暖心房”表达了对薛家洼历史变迁的由衷感慨,对市、区两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真诚赞美。
“我1981年从十七冶附属企业公司调到十七冶水泥厂工作,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当时由于水泥制作工艺不先进,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没法收集再利用,很多就随风飘散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一块儿常年脏乱差,附近地里的玉米都长不高。”徐嘉琳老人回忆道,“当时马鞍山没有水泥厂,所有的水泥都从南京、芜湖购买,再用车运回来,成本非常高。于是,十七冶就开办了全市第一家水泥厂,对当时马鞍山城市建设贡献非常大。”
之所以选址薛家洼地区建水泥厂也是有着历史原因。“那时候思想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主要还是考虑避开人群和单位。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徐嘉琳老人2000年退休,退休后也曾坐公交车路过薛家洼,但那都是半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老十七冶水泥厂的厂房还在,完全没有公园的影子。
转变发生在最近半年,徐嘉琳老人听说薛家洼那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有了去看看的想法。正巧雨山区组织党员参观长江东岸整治,其中一站便是薛家洼。“去之前就很期待,参观的时候还特意留意了公交线路,下次要带我老伴和孩子再去看看,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徐嘉琳老人的眼神望向远方,“近四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薛家洼看不到水泥厂的丝毫痕迹,到处是绿地、花草,再也看不到粉尘,我的家乡变化太大了!生活在这片热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祝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新闻推荐
滨江生态湿地杨树林栈道项目接近尾声 马鞍山市破解“临江不见江”再出实招
记者张令琪通讯员高瑞10月29日傍晚,走在滨江生态湿地的杨树林里,工人们正在对江边观景平台和林中栈道进行最后的面板铺装。...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