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家的老物件:缝纫机、手表、录音机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老百姓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三转一响”,备受广大居民家庭欢迎。那时,买齐“三转一响”,成为不少居民家庭的梦想。如今,当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在网络上购买最新款的衣服,让人不由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也见证了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
“我很念旧,这些老物件都不舍得扔。”李红今年53岁,是平湖街道湖西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丈夫两年前已去世,如今一个人住在晨光花园小区。她告诉记者,当时最流行的“三转一响”,每一样家里都买了。“家中的缝纫机用了35年,录音机用了32年,手表也戴了32年。”提起家中的这些老物件,李红很自豪,称这四大件伴随着她走过了一段幸福难忘的人生历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婚后不久“三转一响”全部配齐很多人都很羡慕
11月6日一早,记者来到李红家中,此时她正在家中收听广播。“这台录音机是老婆婆在花山区老湖滨商场买的,华燕牌,老婆婆省吃俭用积攒了近半年工资,花了370多元,从86年结婚那年一直用到现在。”李红笑着告诉记者,尽管家里已经买了更具科技感的DVD家庭影院以及手持式MP3播放器,但她仍习惯每天早晚用这台“老物件”来听听天气预报、养生讲座、时政新闻等,打发闲暇时光。
采访当天,李红特意翻找出一块结婚时所买的手表。金色的表盘,黑色的皮表链,小巧而精致。尽管32年过去了,但表仍在正常走动。“这块手表当时花了180元人民币,是丈夫领着我到雨山老九区商场买的。”李红告诉记者,这是丈夫送她的第一份礼物,因为别具意义就被她保存下来,并且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前后,她都会戴上一段时间。
“这台缝纫机,飞人牌的。为了拜师学缝纫,1983年家人找人托关系凭票在宣城市区买的,1986年结婚时陪嫁带过来的,一直留到现在。”李红说,那个年代几乎没有成衣,都是先买布再做衣服,有了缝纫机,家里的缝缝补补从此便不用求人。“儿子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亲手做的,如今空闲的时候也会用用,帮家人缝制一些鞋垫。”
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财富的象征,只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才能拥有。李红告诉记者,婚后不久,丈夫花了170多元给她买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加上丈夫此前帮她买的手表以及陪嫁的缝纫机、婆婆买的收音机,“三转一响”算是配齐了,“当时倍有面子,很多人都很羡慕。”
不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情结”
如今,儿子购买了新房和私家车,家中电脑、超薄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等新家电一应俱全。
对李红而言,家中的“三转一响”不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情结”。从1986年元月份结婚至今,李红一共搬了6次家,但华燕牌录音机、飞人牌缝纫机以及瑞士保罗牌手表,她依然留在家中。之所以不愿将这些有些“过时”的老物件扔掉,李红有自己的想法。
李红回忆称,当时称作为“三洋”的录音机,火遍中国大地。婚后,丈夫经常会买上几盘当时最流行的歌曲磁带,然后邀上三五好友,带着录音机到雨山湖公园,寻一块空地,围坐在一起边欣赏歌曲边唠唠家常,外出旅游也会将录音机带在身边。“当时物质生活还是比较贫乏,但是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陪伴我们走过了那艰难的岁月,邓丽君、张明敏、苏小明、费翔……那些歌星在我们曾经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印记。”
当初,挑灯夜战为家人一件件缝制新衣的场景,李红记忆犹新。只可惜,她工作忙,再也没有时间和心境去缝制新衣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商场橱窗里的衣服款式越来越新颖,布料也越来越高档,如今家中的缝纫机用得也越来越少,曾经有节奏的踩踏、用“哒哒”声点亮儿子童年的缝纫机,逐渐成了一种收藏。
李红告诉记者,家里的这些老物件虽然称不上什么宝贝,但它们是自己与丈夫生前幸福生活的见证,丈夫生前对自己百般疼爱,两个人的感情非常深,留着这些东西,既是为了睹物思情,同时也是为了怀念丈夫,留作永恒纪念。
“我们既穿过补丁衣服,吃过供应粮,又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很知足,要惜福。”走过了一个搪瓷盆、一个暖壶就能牵手一生的时代,经历了“三转一响”以及后来“新三样”替换“老三样”的变迁,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李红无限感慨,已经成为过去的“三转一响”不仅记录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巨变,也见证着中国的发展。文图/本报记者涂慧民通讯员赵祥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王通祥齐道俊)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宿舍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场馆有的在建,有的即将封...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