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徐云从阜阳来马鞍山,担任市体校摔跤队教练;2005年,施冬妹从合肥来马鞍山,担任市体校体操队教练。2009年,二人组建家庭,携手从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工作。
10年来,夫妻俩克服训练场地不足等困难,为马鞍山赢得了多项荣誉,也为各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1月3日下午,两位教练告诉记者:“本届省运会的成绩清零了,我们已投入新一轮的备战中。”
翻篇清零再出发
2000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徐云先在阜阳当教练,3年后来马鞍山执教。
1996年至2006年间,马鞍山摔跤运动处于低潮期。“作为一名教练,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徐云回忆道,为此,他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训练方法。这些年,他与一批批队员一起努力、一起成长,长期坚持在训练第一线。
令人欣慰的是,在2006年省运会摔跤比赛中,他的学生为马鞍山摘得4金3银,在此后的三届省运会中,成绩不断提升。今年,在蚌埠举行的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摔跤比赛中,马鞍山代表队取得19金15银21铜的好成绩。
施冬妹从小练习体操和杂技,7岁进入省体操队,12岁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我来马鞍山时,还没有体操队。今年参加省运会的队员,是近十年来最整齐的一届。”施冬妹介绍说,队员们参加的是丙组比赛,获得2金3银4铜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成绩属于过去,对我们而言,必须翻篇清零再出发。”两位教练说道。
用心感化育人才
“我曾写过一段话:‘把队员当儿女一样对待,用心感化队员’。”徐云坦言,青少年体育培养,就是打基础、输送人才。有些队员,身体素质很好,受外界环境干扰,练到中途就想放弃。
据徐云介绍,曾经有个女学生,到省队后谈恋爱了,想放弃摔跤运动。后来,他通过家访,做女孩父母和本人的工作,最终,这个女孩坚持下来了,并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徐云表示,队员的年龄都在十四五岁左右,处于青春期,有时表现得很叛逆。平时除了训练,还要找他们多谈心、多沟通。
与摔跤运动员青春期的烦恼相比,施冬妹的压力要小些,她目前招的学生都是2013-2015年之间出生的。在所有体育项目中,体操的训练年龄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八九岁就要去省队了,十五六岁就要参加国际大赛了。平时,施教练带着队员在马鞍山做基础训练,大赛之前,她会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把孩子带到合肥做冲刺训练。
徐云告诉记者,从事体育运动,出路挺多的,进入省专业队只是其中一个,全国很多大学都招体育特长生。另外,学生还可以参军、报考特警岗位、当健身教练。记者汪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李大友贾虎成)从今年9月底开始,博望区排定31个重点建设项目,围绕开竣工关键节点,明确具体任务、时间...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