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势易,在博望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创业精神的博望人,在自身探索一系列创新的同时,更加迫切地呼唤社会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
“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博望被誉为“中国刃模具第一镇”“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美名远播全国。本地企业均为“白手起家”,早期的产业集聚纯属“没有规划”地“自发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博望区有刃模具及机床企业、相关配套企业1200多家。迄今为止,区内尚无一家企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博望企业“低小散”现象明显。囿于机床及刃模具产业自身的特点,规模无法做大,加之环保、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的变化,博望诸多小企业“要么抱团发展”“要么自行消亡”。
博望的产业发展到了关键期。成立于2012年9月的博望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以高质量发展为准则的新时期,必须新旧功课一起做:同时完成固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新城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拆分开来,即:需聚焦聚力产业升级,抓好主导产业机床及模具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高效生态现代化农业为发展方向,提升现代服务业。聚焦生态环保。聚焦聚力城乡提质,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聚焦聚力民生改善。
一言以概之:博望要成为智造之城、宜业宜居之地。
一直以来,博望也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破题,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结合独有的区位优势、已有的产业基础,“东向发展”成为博望实现“成功追赶”的不二选择。已出台的《博望区加快东向发展,实现等高对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博望区关于加快“宁博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博望东向发展、融入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博望区不放弃已有优势,做好有基础的产业;能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生联系的项目、企业,主动出击,大胆对接。从南京及其他东向地区引进先进企业、引进人才,以其示范作用推动本土企业升级转型;以外来企业的鲶鱼效应倒逼本土企业家转变“小富即安”的观念,推动本土企业在管理模式、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如裕祥高端数控机床、沈阳机床·博望5D智能制造谷、上海远都高端机床基地、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劲能超低温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并建成投产,不仅形成博望的增量,而且对本土企业形成压力,产生激活效应。
为了更好地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博望充分利用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级机床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三个“国字号”平台和上海交大、合工大、南京工程学院等三个产学研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标准质量、人才培训等技术服务,形成更多产业化创新成果。
“未来5年,我们将对企业进行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博望区政府相关人员透露,针对土地有限的难题,未来博望将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实现“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集群专业镇竞相发展的局面。而生产要素共享平台的搭建也在政府工作规划中。
“只要有用刀片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博望的销售人员”,回顾过往,因有两三万博望“飞毛腿”远走他乡“跑外场”推销博望产刃具,承接订单,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成就了博望“刃具之乡”的江湖地位,继而将产业延伸至机床行业,形成产业集群。
时移势易,在博望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创业精神的博望人,在自身探索一系列创新的同时,也呼唤着新一轮改革创新。
就在博望努力“东向发展”的同时,在安徽东部2000公里省界上,有不少市县区毗邻江浙,在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大家都铆足干劲打出“东向牌”。博望须凭借制度、机制等多维度创新,方能差异化胜出。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来自更高层面的改革创新,对于博望这个有着特殊区位特点、有着产业集聚优势的地区而言,别具意义。
新闻推荐
记者邬刚通讯员赵文翔杨胜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坚定不移走智造强市之路,按照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信...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