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在指导排练节目。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胡萍现任马鞍山市演讲朗诵学会主席,从1989年起,她已连续二十九年参加马鞍山诗歌节系列活动。今年,胡萍依然为诗歌节忙碌着,不仅参加了中日吟诗会,还将在10月17日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表演诗朗诵《爱上这座城》。一晃就是三十年,每当回想起诗歌节的活动画面,胡萍都觉得记忆犹新,她说:“这三十年,我与诗歌节共成长。”
四代人同台演出抒发对城市的感情
在本届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中,胡萍参与编排了两个节目,其中一个是情景朗诵,叫《爱上这座城》。
胡萍介绍道,她在创作《爱上这座城》这部作品的时候,以四代人的角度,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情感。第一代是开拓者,一位八十五岁的老者将登台演出;第二代是坚守者,由自己来表演;第三代是创新者,第四代就是属于未来的角色。
胡萍表示,第一代人来到这座城市,感觉这座城市就是他的家。第二代人是出生在这座城市的,他们的骨子里好像就带了使命感。第三代人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到外面发展的,但是,他们在外面游历一番后突然发现,还是家最值得回来。第四代人,他们的视角便是“我就是未来,我就是希望”。
节目的最后,大家探讨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并认为城市的未来一定像诗一样美好。可以说,四代人把对城市的热爱融入诗中。
首次登台经历让她成长很多
诗歌节走过三十年,胡萍对第一届印象最深。“那时我很年轻,才二十多岁,就这么愣头愣脑地上台了。我记得我读了一首诗,叫《寻李白》,由余光中先生创作。”胡萍回忆道。
那首诗有一句话,叫“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但在印刷的时候,变成了“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胡萍照着稿子把“毋”念成了“母”。等胡萍走下舞台后,一位老师告诉她念错字了。
胡萍坦言,那一次的出错让她成长很多,认识到上台前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否则就会闹笑话。
“2005年也值得纪念,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举办,我准备了一个节目,没想到来了七个金话筒演员,而且是零报酬。”胡萍激动地说,这就是诗歌号召力的体现。那一年,她觉得自己像学生一样,学到了很多东西。
学生走上舞台让诗歌代代相传
第二十届诗歌节过后,胡萍很少站在舞台上了,她的学生成了主角。在今年的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中,胡萍的学生参与了一个诗朗诵节目,这个节目是把马鞍山本土诗人写城市美景的句子节选出来进行朗诵。此外,她还带着学生,参加了9月24日的中日吟诗会。
每当学生们站在台上的时候,胡萍就在侧台看着他们。有一年,一位摄影师拍了一张胡萍站在侧台的照片,并说:“你站在侧台看学生的时候,特别漂亮,因为你的眼里是有光的。”听摄影师这么一说,胡萍十分感动,事后她想起了一句话:“心中有爱,眼里才有光”。
“朗诵诗歌,可以让人找到生活中的情趣,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叫‘诗和远方’,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多的‘远方’,但我还有诗,还可以教教孩子,就觉得很幸福。”胡萍坦言,诗歌是有魔力的,舞台上不同的呈现样态,会让人感受不一样的魅力。本报记者汪清
新闻推荐
记者陈义山通讯员韩德生倪林“这笔钱将存入社区扶贫专项基金账户,用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9月下旬的一天,在和县石杨镇绰...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