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发展、开放联动、党的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是李锦斌书记从全省发展全局的高度,赋予马鞍山的重大历史使命。张岳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作出的“东向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战略部署,既是马鞍山主动顺应并践行国家“东西联动发展”的现实举措,也是马鞍山实现“开放联动”走在前列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地理位置来看,马鞍山处于皖江“龙头”位置,是安徽区位优势最好的城市,是全省等高对接苏浙沪、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排头兵”,理应成为皖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但横向比较来看,马鞍山目前的经济体量仅相当于合肥的25%,芜湖的55%,略高于安庆、滁州和阜阳,暂列全省第3位。周边的合肥、芜湖、滁州三位省内“邻居”的发展势头已经对马鞍山形成了围困和夹击。深陷围困的马鞍山如何“突出重围”?只有东向发展,全力打好“南京牌”,加速融入、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奋力建设南京“西大门”。
■成祖松
一、将建设南京“西大门”作为东向发展的战略定位
张岳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实施开放联动战略,立足皖江,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由此可见,马鞍山东向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融入南京。南京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跨江发展城市,南北狭长,东西狭窄,东西发展空间不足。马鞍山作为同样的跨江发展城市,与南京西面接壤,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是南京拓展西面腹地不二选择。因此,建议马鞍山在东向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发展中,将建设南京“西大门”作为东向发展的战略定位。建设南京“西大门”,就是要以马鞍山“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为引领,充分发挥马鞍山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综合承载能力较强以及“拥江近海”等优势,主动策应南京“亚太新兴门户”建设和“121”战略(建设一个名城: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南京西部的生态之门、创新之门、产业之门、旅游之门。
二、将和县和博望区作为建设南京“西大门”的战略支点
建设南京“西大门”,必须要选好“门柱子”。张岳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以和县、花山区、博望区、慈湖高新区等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口,探索跨省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根据马鞍山实际,建议将和县和博望区作为建设南京“西大门”的“门柱子”。从地理位置看,和县位于江北,与南京江北新区紧密相连,是马鞍山跨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博望位于江南,与南京主城区以及南京副城——溧水区接壤,是马鞍山东向发展的最前沿。建议加快推进江北乌江新区建设,全面研究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定位与战略,实现江北乌江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的配套发展和互补发展,推进和县“门柱子”建设。建议将博望区作为马鞍山东向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试点地区,赋予博望县级管理权限,在机构、编制、土地、规划、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下放相应权限,实现“博望事博望办”,助推博望区与南京主城区的融合发展,推进博望区“门柱子”建设。
三、建设南京“西大门”的基本方略
建设南京“西大门”,既是马鞍山策应南京“亚太新兴门户”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马鞍山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马鞍山突围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综合施策,加快建设南京“西大门”,为全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打好头阵,作出引领性贡献。
1.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制定马鞍山建设南京都市圈西部门户城市的总体方案。建设南京“西大门”是推进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建议邀请南京、马鞍山有关高校、智库、研究机构专家,精细化研究南京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和各种政策动向、需求变化,准确把握南京城市功能、产业、公共资源外溢的最新动态,加快制定马鞍山建设南京都市圈西部门户城市的总体方案,真正将建设南京“西大门”作为马鞍山东向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
2.以“超高对接”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是马鞍山建设南京“西大门”、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基本前提。作为南京的邻居,马鞍山有多条道路与南京相连。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马鞍山的道路与南京的道路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不在一个“档次”。甚至有人看到道路的变化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从南京来到了马鞍山。因此,建设南京“西大门”,不是要采用“等高对接”的标准,而是要拿出“超高对接”的勇气,加快对所有宁马相连道路的升级改造,真正体现马鞍山建设南京“西大门”的决心。
3.以“甘做配角”的心态和姿态做好南京相关产业的承接与配套。要遵循打造“宁马共同体”的思路,在彰显特色中融入发展,在发挥优势中形成配套,在实现对接中建立优势,在补齐短板中找到突破口,实现马鞍山产业形态与南京的合理分工、错位互补。要将青山绿水作为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之路,当好南京的“生态之门”。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以及和县、博望两大“门柱子”的主导产业的全链条,做好“补链”、“强链”、“壮链”文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南京的“创新之门”和“产业之门”。建议进一步梳理全市文旅、农旅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专业化、有实力的大集团开展合作,走好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休闲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南京“旅游之门”。
4.以“人才为王”的理念和导向为马鞍山建设南京“西大门”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牢固树立“引智与引资并重”的思维,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设立人才引进财政专项资金,柔性引进南京等地高校教师、博士、硕士或大型企业管理人员挂职担任市直部门局长助理、主任助理。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方式,争取他们留在本地服务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量选派干部去南京都市圈挂职学习,对接交流。定期邀请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智库人才,围绕马鞍山东向发展、建设南京“西大门”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与培训。积极与本市以及南京等地高校、智库、研究机构合作,挂牌共建马鞍山东向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强与本地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马鞍山师专等高校的联系,积极吸引毕业生在马就业落户。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萍通讯员马文明)8月31日,2018年8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贵州省六盘...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