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亮亮
从上海出发,一路向南,跨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宁波再向东,沿甬舟高速,大约四个小时车程,便来到舟山群岛。
8月14日,台风过后的舟山,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飘过。在浙江欣海船舶设计院,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设计团队正在设计一种新型的集装箱式江海直达船,此前他们设计的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在4月9日完成首航,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从宁波舟山港直达马鞍山市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结束了我国江海无法直达的历史。
设计院江海直达船项目经理吕冰告诉记者,这条船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等特性,建成后航行于舟山、宁波特定海域至马鞍山航线。经测算,这种船型比同类海进江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约13%,能效提高约12%。
据了解,海港进口货物走水路进入长江沿岸的港口,受到南京长江大桥高度、长江航道水深以及船型的限制,需要用万吨货轮从海港短驳到南京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再换小船送往长江中上游各个港口。 “如果能从沿海港口直接把货物送到沿江港口,从过去2次短驳变成一次,自然能降低成本,提升运输效率。 ”吕冰说,目前,这艘船从宁波舟山港鼠浪湖港区直达马鞍山,不到30个小时,按照过去的做法,各种衔接顺畅,最快也要3天半。这样,就缩短了50多个小时。
“大多数沿江港口服务半径不超过本身,要实现通江达海,提升自身港口吞吐能力,实现由江进海和从海入江,就必须要和海港联系起来。”在大江奔流报道组随团专家、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看来,江海直达船型是一种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方式,可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益,是解决通江达海运输瓶颈、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率的新型运输工具,有利于长江沿线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便捷化的物流运输新模式。
江海直达船,将江港海港串成了一个整体。而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更是将江港和海港之间互相孤立的信息无缝衔接起来。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局长徐全昌表示,平台自运营以来,已具备港航资源、船期跟踪、船员服务、船货交易等50余项信息服务。同时,还与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马鞍山、宁波舟山港集团等实现10大类数据互联互通,率先在全国实现船舶进出境申报全流程“无纸化”,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我们将充分发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衔接长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作用,加强与沿江、沿海、沿河对接。到2020年,基本建成通江达海、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江海联运服务体系。以后与安徽港口的联系会越来越多。 ”徐全昌说。
成长春表示,宁波舟山港是长江经济带上的著名海港,安徽沿江港口众多,两者有很大合作空间。安徽应借助海港这一开放大平台优势,加快内部资源整合,不断推动江港海港之间一体化发展,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运通道的巨大作用。
·记者手记·
江海“牵手”货畅其流
从安庆到马鞍山,800里皖江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海货入皖”和“皖货出海”,都离不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但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这条黄金水道发挥的作用有限,船期少、载量小,让不少外贸企业选择绕道而行。
对没有海港的安徽来说,江海联运将家门口的江港、河港与遥远的海港无缝对接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江海“牵手”,货畅其流。作为沿江省份的安徽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出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大、单位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运输能力,加强与上海、宁波和舟山等沿海地区港口的合作,不断发展江海联运、水陆联动等新模式,打造一条宽阔的内陆开放大通道。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近日,江西南昌太平首届“伶伦杯”全国葫芦丝巴乌艺术节在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举行,全国560名选手参加8个组别的金银...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