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矿产资源丰富,早在19世纪初马鞍山就开始了矿业开发。 1949年5月,南京军管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马鞍山矿区,并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生产。到1953年底,马鞍山铁厂6座高炉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生产,改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南山铁矿是马钢主要的矿石基地,其中凹山采矿场也是中国四大露天铁矿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马鞍山按照国家要求建成第一个现代化大型车轮轮箍厂,第一个国产轮箍随后在马钢诞生,“江南一枝花”闻名全国。毛泽东主席两次来马鞍山视察,马鞍山人也将毛泽东视察走过的路命名为幸福路。这些工业遗产,已成为马鞍山城市文脉的重要构成和独特名片,深深融入市民的乡愁之中。
“为工业化初期‘傻大黑粗\’的工业遗存,扦插上精致时尚的文艺蓓蕾,让它们再次焕化新的生机!”此次协商会上,马鞍山市政协建议安徽省借鉴北京“798”等模式,利用老旧厂,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通过文旅融合,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机、创造新价值。
马鞍山市政协在报告中称,人们一般习惯于把农业文明遗存等作为文化遗产悉心保护,而对于反映工业化过程的历史遗迹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当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不够认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生产不断升级改造、更新换代,新上马的工业项目对工业遗址保护构成冲击。另外对城市发展的文化涵养缺乏深入研究,城市精神脱离城市建设,误解保护工业遗产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工业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
而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工程,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共同守护。当前,省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力量,采取省市联动、统分结合的方式,制定安徽省及重点市工业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保护利用措施。
为避免工业遗产在快速城市化中消失,应当抓紧梳理全省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优先把以下工商业项目列入保护目录:安徽省历史上稀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工厂、商标、商号;在当时设施设备先进、代表性建筑本体尚存、建筑格局完整或者建筑技术领先,并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项目;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或者承载民族认同、地域归属感,具有明显集体记忆和情感联系的重要工程;反映本地采掘、冶炼、加工、制造等工业发展历史,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的工业设施;与本地著名工商实业家群体有关的工业企业、名人故居及公共建筑;其他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马鞍山市政协认为,工业遗产保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如马钢这样的大型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大部分工业设施目前仍处于生产状态。但在近年供给侧改革中,马钢集团除关停了马钢(合肥)公司全部钢铁冶炼产线以外,还关停了股份公司一座40吨转炉、一座500立方米高炉。这些“庞然大物”是永久性“退役”还是暂时“休整”,马鞍山政协呼吁相关部门应当与企业一起,统筹规划,既保证企业的发展,又保护工业遗产。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孙敬清报道8月3日,记者从马鞍山市第一届文明家庭暨2017年度最美家庭表彰座谈会上获悉,周克武家庭等5个家庭获第一届马鞍山文明家庭特别奖,谷和先家庭等10户家庭为第一届马鞍山市文明家...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