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招商小组绘制的产业地图。
文图/本报记者刘挺通讯员李耀文
想把六个战新产业招商小组的成员聚在一起绝非易事,因为他们时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常态,源于他们肩负的一项“特殊使命”——聚焦六大战新产业,开展科学、精准招商,为马鞍山战新产业发展“添薪加柴”,为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奉献才智、贡献力量。
使命召唤,精英汇聚。去年底,数十名年轻干部相继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集结于战新产业招商的全新“战场”。七个月来,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务实创新、敢闯敢为,在磨砺中成长、于辛勤中收获,迅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行家里手”,在招商一线各显神通,完成了由招商“新兵”到“特种兵”的精彩蜕变。
他们的成长故事,既是马鞍山发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打造发展新气场的精彩缩影,也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转型之路,写下了生动的注脚。透过他们的故事,更能感受到战新产业加速集聚的强劲“脉动”,和这座城市矢志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决心与魄力。
而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招商之旅”才刚刚展开,未来,他们将肩负起“参谋智囊”和“招商先锋”的双重使命,继续与时间“赛跑”。
深练内功,用好“望远镜”和“放大镜”
“马鞍山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怎么补?”
对于每一位招商小组成员来说,这四个问题再熟悉不过。作为实现科学、精准招商的基础,每一问,都须在最短时间内答出高分。
破题,从“摸清家底”开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招商战场上,亦是同理。”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小组组长何耀说,深入了解马鞍山市产业发展现状、配套优势和相关政策,不仅能帮助大家尽快转换角色,更是战新产业招商小组当好“参谋智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场务实高效、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旋即在各招商小组内展开。跑部门、进高校、入企业、钻车间,马不停蹄。在一场场现场调研中、一次次深入座谈间、一份份调研报告里,研究越来越深入,思路越厘越清晰。
“摸清家底,既要跑得勤,更要问得细、想得深。”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招商小组组长张麒说,对于每一家调研企业,该组都会提前制定预案,事后还要进行总结分析,对调研成果进行吸收消化。“每家企业调研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问题细到每个零部件。”
在对200家机床企业的调研过程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招商小组精心设计了“一表一提纲”,填写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大到企业在细分行业中的位次,小到一个核心零部件的年采购量。“通过‘一表一提纲\’,让调研信息更全面,更翔实。”该小组副组长金晶表示。在对全市轨道交通企业逐家走访过程中,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小组帮助两家互不相识的企业“牵线搭桥”,让两家企业成功“牵手”,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既用“放大镜”审视自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又用“望远镜”鸟瞰全局,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学习先进经验。部分小组远赴江浙沪地区,对高科技园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取回“真经”。调研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情况、对应载体产业发展情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业调研报告。
调研开阔眼界,自学苦练内功。要想短时间内在相对陌生的领域里成为“行家里手”,离不开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中午放弃休息上网研究论文、晚上回到家中坚持搜集资料,为了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这些年轻人在产业研究上下足工夫,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以最快速度成为‘行家里手\’,是为了更好抢占战新产业发展先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招商小组组长周济看来,只有工作效率快人一拍,才能在招商引资中先人一步。
聚智献策,当好“参谋部”和“智囊团”
想找到一张合适长度的桌子将国内外轨道交通产业链全景图完全展开并不容易,因为它有6.6米长。
在这张花费近两个月时间绘制的全景图上,从行业细分到全产业链,各类信息可谓“一图打尽”,仅图中标注的国内外相关轨交企业,就达1200多家。
“通过绘制产业地图,即能观大势、晓全局,更能突出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和发力方向。”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小组组长王磊表示,通过按图索骥,实现精准“出招”,对于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大引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三重一创”……一张张凝聚心血的产业地图,既生动展现着每个招商小组的成长轨迹,更清晰描绘出战新产业招商引资的现实路径。
要在纷繁信息中“披沙拣金”,破解“补什么”的难题,需要全面系统考量的“大智慧”。“一招一引,学问深奥。既要放眼全球,选择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好项目、大项目;更要结合实际,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壮大马鞍山市现有的优势产业。”“三重一创”产业招商小组副组长张勃说道,这就要求所有成员必须“练就一双慧眼”。
深入调研、研究分析,借“智”取经,集思广益。经过一轮轮筛选,一个个高价值目标,逐渐进入招商小组成员们的视野——
在新能源新材料3大类21个方向中,筛选出6个方向为发展重点。其中,高端金属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不仅科技附加值高、应用前景广阔,更与马鞍山相关产业契合度高;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瞄准上游轴承、中游磨床、下游汽车零部件聚焦发力;电子信息方面,选取光伏、集成电路、动力电池三个方向重点突破,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实现科学、精准招商,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各招商小组都逐步建立完善了数据库,并动态更新。内容不仅涵盖重点领域的企业,更包括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产业政策。
针对层层筛选出的重点企业,各小组还“量身订制”招商方案,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可以说,‘一库、一图、一案\’,是实现科学、精准招商的‘三大法宝\’。”周济表示。
当好“参谋智囊”,既要放眼全局观大势,也要目光向内“谋一域”。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小组结合自身产业研究,编制了“两规划一办法”,规划出轨交装备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产业加速集聚;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招商小组,计划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平台,破解现有机床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三重一创”产业招商小组,与相关部门联手组织开展省第二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申报。目前,北大益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等3个项目已进入最终评审阶段,有望实现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零突破”……
聚智聚力,谋招商、促发展,这个年轻群体“参谋智囊”的作用,正在火热的经济一线日益凸显。
敢闯敢为,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作为全市战新产业“招商先锋”,各招商小组与载体单位默契配合,逐鹿于招商“战场”,快人一拍、先人一手、敢闯敢为,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锤炼成一支支硕果累累的特战部队。
近200张高铁车票,记录下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小组穿梭不停的“招商之旅”。密集的高铁出行,更让小组成员们常笑言,他们“是在铁路上研究铁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新产业招商引资,就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战\’,必须要争分夺秒,时刻与时间赛跑。”王磊说道。与时间赛跑,才能与机遇同行。在7月底赴浙江台州的一次招商之旅中,小组成员们早上5点半出门,半夜12点到家,奔波近19个小时,只是为了换来1个小时的洽谈机会。而正是这次洽谈,让客商坚定了来马投资的意向。
“‘先锋官\’,就是要敢想敢闯。”在谈到沈阳机床集团与马鞍山市数控机床产业签订合作协议这件事上,金晶回忆说,当初从朋友圈看到这个线索,第一时间赶赴沈阳洽谈合作。“当时也有人质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来马落户可能性不大。但是,正是凭借着招商小组和载体单位的共同努力,硬是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特种兵”,更体现在“专业精”。而这也正是张麒和组员“征服”客商的取胜之道。“只要‘知己知彼\’,招商引资并不难。”得益于产业研究之深,在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这个“大多数人都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招商,张麒和组员依然可以做到“长袖善舞”。“去招商引资,首先得是内行人。三句话就能切入主题,才能与对方平等交流,才能在招商活动中赢得主动权。”张麒说,“我们在洽谈过程中,都是从产业配套、发展前景等专业领域入手,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自然能‘分分钟打动客商\’,实现快速签约。”“半年之内,我们已经成功签约10个项目,另有10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张麒表示,而随着集聚效应的不断显现,更多的企业纷至沓来。
“专业对口”方能“事半功倍”,何耀同样印象深刻。在一次与载体单位的外出招商中,一家电池企业不仅抛出了许多专业性的提问,更针对周边城市的相关产业布局提出了诸多问题。“我们在事先就做足了‘功课\’,对所有专业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最终赢得了客商的青睐,并现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招商引资,也比耐力、比恒心。“今年3月初,我们了解到一家企业即将在外地落户,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和客商取得了联系。”张勃说,“后来由于一些原因,客商暂停了项目投资,我们依然锲而不舍,经过4个月的跟踪,最终打动了客商,向我们表达了来马投资的意向。”
对于知识密集型的战新产业招商来说,“引资”与“引智”并重。面对一个由国际顶尖团队打造、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凹凸棒粘土项目,周济和组员通过与郑蒲港新区密切配合,不仅在4个月之内将项目成功“拿下”,未来,这支高端研发团队还将在郑蒲港新区成立研究院,让更多科研成果在马鞍山就地转化。
新闻推荐
马鞍山国税全力打造便民办税“高速路” 本月起,首批22类165项涉税事项,纳税人办理“最多跑一次”
这样的酷夏天,纳税人办税最头疼的莫过于因为材料缺少或程序搞不清楚,需要跑好几趟税务局。本月起,马鞍山市国税局新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可以让纳税人一次就能把事办好,便捷的服务,给纳税人在炎热的...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