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一轮的文明创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直坚守在一线的中坚力量,环卫工人们正用默默的付出为这个城市的荣誉而战斗着。他们的眼睛见证着文明,他们的工作体验着文明,他们的行动也创造着文明。7月10日,记者走上街头体验了环卫工人们的工作日常,在他们的眼里,马鞍山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马鞍山人民的骄傲,人人都是文明创建的一分子,人人都有责任去打造和守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做文明市民文明创建人人有责
凌晨3点半起床,4点钟就已经在路面上开始清扫工作,拿大扫把清扫,小扫把保洁,还要拔除路边的杂草,清理一些卫生死角等等。轮到上晚班时,要摸着黑回家,一身疲惫只有自己知道。像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今年55岁的邢建娣已经坚持了近10年。7月10日上午,记者在湖南路儿童公园门前路段见到了她,因为当天一大早还在下雨,邢建娣穿着雨衣雨鞋,厚厚的衣服让她闷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因为上火,她刚刚打完吊水,隔着口罩,依然可以依稀看出她的脸部和眼角红肿的痕迹。
“现在对保洁要求更高了也更细致了,道路的边边角角、马路牙子都要清扫干净。”邢建娣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她告诉记者,天气虽然炎热,但衣服必须包得严严实实,否则整天在路面上工作,皮肤很容易被晒伤。谈起文明城市创建,邢建娣坦言自己会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每当看到整洁干净的马路时,内心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作为一线环卫工人,邢建娣也有一些话想对广大市民们说,那就是:不要乱扔纸屑杂物,丢垃圾请入垃圾桶,尤其是不要车窗抛物,那样不仅给清扫保洁工作带来难度,也与文明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
自觉工作快乐工作为创建贡献力量
和主城区不同,在城市周围,尤其是处于
城市基础建设的施工工地周边,由于大型车辆较多,抛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尘土也比较多,在这一地带工作的环卫工人们工作起来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
7月10日下午3点,64岁的鲍正清正和同事们一起在霍里山大道恒大绿洲西门路段人行道上清理积水。原来头天夜里的积水对交通造成了不便,他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障碍。卷起裤管、撸起袖子,脚上的鞋也被泥水溅脏了,可他们丝毫不在乎,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干活干惯了,挺喜欢做这一行,不辛苦哪行呢?”带着憨厚的笑容,鲍大爷说,自己从事环卫工人的工作已经有4年,虽然辛苦,却也有很多快乐。同事们之间的一句关心是快乐,马路清扫干净了也是快乐。他真心希望马鞍山可以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那样自己也会觉得非常骄傲。
拿着一把特殊的铲子,环卫工人唐延琴正在用力铲马路边上的泥土。她说,这是公司特别制作的工具,泥土和抛洒物必须靠这个工具才能清理干净。
天天清保洁公司项目经理方艳萍告诉记者,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宣传到位,环卫工人的意识都很高,工作起来很自觉。在目前的保洁工作中,更加强调精细化操作和延伸清理,环卫工人工作的范围比原先扩大了许多,卫生保洁更加到位了。但在这个路段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家不仅要做好基础保洁工作,还要额外处理抛洒物,虽然清扫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抛洒物难以清理,必须要靠人工使用特殊工具才能清理干净。
平均年龄60多岁,起早贪黑、风吹雨淋,夏天顶着高温,冬天冒着寒冷,却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一个个橘黄色的身影,从早到晚孜孜不倦,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有着始终饱满的热情,他们用劳动守护着城市的容颜,因为他们是马鞍山的一员,为马鞍山的每一份荣誉而骄傲。
本报记者黄莹通讯员车玮汪洁实习生刘晓涵
新闻推荐
慈湖高新区26个项目集中签约 涉及现代化工、节能环保、大健康、新材料等产业总投资达57亿元
本报消息记者魏志俊高文亮报道7月10日,慈湖高新区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市领导魏尧、左俊、高晓平、马少华、杨勇义等出席签约仪式。据了解,此次共有健康小镇等2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57亿元,涉...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