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险情处置现场。记者 陈义山 摄
8小时出现7处滑坡险情 22小时成功处置
和县功桥镇精准施策科学除险守护先黄圩大堤
记者 陈义山
7月19日,位于和县功桥镇的功桥河先黄圩堤段连续发生7处滑坡险情,严重威胁到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功桥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打响了功桥河先黄圩大堤保卫战。
险情不断
8小时先后有7处滑坡
7月25日上午,站在功桥河先黄圩大堤上,蜿蜒的大堤一眼望不到头,此时大堤已恢复了平静,但大堤上的巡堤人员仍在来回巡查着。
“还没有到松口气、歇一歇的时候,这个时候更要加大巡堤次数,严密监测大堤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正在大堤上值守的功桥镇人大副主席李启祝介绍,7月19日,超历史最高水位达11.76米的功桥河先黄圩大堤因长时间受洪水浸泡,从19日凌晨4时50分至下午1时20分,8个多小时内出现7处滑坡险情,最长的滑坡段达86米,最短的也有26米。三段长滑坡段均自内堤肩产生裂缝,下挂约0.8米,余下四段均自半坡滑裂。
然而,险情并未停止,20日上午9时,在第7段滑坡处内堤肩下约3.5米处又出现渗透破坏,并形成管涌。下午1时许,管涌上部约2米处又出现跌窝,跌窝直径约0.8米。
“出现这种情况,大堤随时有垮塌、决堤的危险,镇防指迅速制定除险方案,组织抢险突击队紧锣密鼓地开展除险加固。”镇防指负责人告诉记者。
紧急处置
导渗打桩固脚筑养水盆
“像这样的大面积出现险情,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面对险情,李启祝沉着地带领抢险队员迅速开展坡面开沟导渗,每隔3米左右就安排人开挖导渗沟一条,沟深挖至滑裂面,让滑裂面水体顺利排出,以便降低浸润线,稳定堤坡;在滑坡处堤脚采取打木桩阻滑的方式,木桩长度根据堤基土质情况采用5米长的桩木,间距在0.8米,桩头露出地面约0.8米,桩前全部采用横木将各木桩用铁丝连接固定,形成整体抗滑;在滑裂面坡脚处每隔10米左右垒筑土键一个,土键垒至滑坡面约二分之一处;对滑裂面上部土体削载,并将悬空土体铲除。
与此同时,李启祝还组织抢险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员对管涌部位采取养水盆与压渗处理,以降低渗透压力。据了解,养水盆采用半月形,弦长10米,养水盆底部用麻袋装黏性土封底,木桩作为支撑,篾笆为墙,花皮布防渗。同时采用压渗材料填筑出口,盆后1.50米高位置固定一个PVC管导流,以控制盆内水位,确保盆体稳定。
“通过以上处置措施,目前各出险堤段情况稳定,险情基本排除。”李启祝说道。
成功经验
就地取材及时调运物资
“从除险到结束历时22小时,之所以能在一天内成功处置这次大规模险情,得益于抢险时就地取材,以及物资调配及时跟进。”采访中,和县副县长、功桥镇防汛指挥所指挥长张宏明表示,此次险情成功排除,得益于抢险突击队对滑坡面及时开导渗沟,使得滑裂面内土水体及时排出。
另外,在筑养水盆时,为了争取抢险最佳时机,本次养水盆就地取材,采用常用的抢险材料,做到了处置时间快,省时又省力。“本次出险段点位多、距离长,没有及时的物资保障是无法在一天内完成7处总长约400米的滑坡险情处置的。”张宏明说道。
新闻推荐
“必须捐出去!”——“倔”老头叶连平为疫情防控捐款2万元2月29日下午,安徽和县一家银行柜台前,站着一位身材瘦削、精神矍铄...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