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因家庭贫穷,父亲无奈之下将弟弟送去条件较好的地方请人收养,兄弟俩被迫分离,天各一方。这一别就是五十多年,老父亲一直惦念弟弟直至过世。如今,五十多岁的汤先生对弟弟印象已经很模糊,他从亲戚和父亲生前的话语中得知,弟弟被山东临沂地区一军烈属收养。为了满足父亲生前遗愿,也让此生不留遗憾,汤先生决意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
分开三岁多的弟弟被收养兄弟俩天各一方
事情还要追朔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候,家里非常穷,父母养我们兄弟俩很吃力。”汤先生说。汤先生目前在蚌埠市工作。据汤先生回忆,他老家是安徽和县,当时生活的地方属于灾区,家里非常贫困,家里有两个孩子,父亲患有严重的气管炎,母亲也患有关节炎,父母两人不能干重活,所以在生产队的农活没别人干的多,钱也拿的比别人少。“家里没钱,两个孩子就生活不下去。”汤先生说,自己比弟弟大两三岁,弟弟被抱养时有三岁多,汤先生那时有五六岁,唯一的印象是弟弟被抱走那天,来了两个人,给了弟弟一些小糖,弟弟就高高兴兴地跟着陌生人和父亲一起走了,几天后父亲一个人回来了。从此以后,汤先生再也没见过弟弟。
随后的几年,生活慢慢好起来了,父亲也开始惦念起弟弟来。
线索山东一军烈属家庭收养弟弟
汤先生说,父亲生前曾告诉过他一些线索。“弟弟的出生日期是1968年6月22日,那天正好遇上洪灾,弟弟的后脖子上有块胎记。”汤先生说,那段时间,山东当地民政部门的人员来到安徽和县抱养了一批孩子,其中也包括他的弟弟。
“父亲生前说,当时,他跟随山东民政部门的人乘坐火车到徐州,下火车后转汽车到山东临沂市临沭县,在当地住了一夜。第二天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带着一军烈属把弟弟收养了,然后给了父亲一点路费和干粮,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汤先生说,父亲只知道弟弟是被一个军烈属家庭抱养,弟弟的养父在解放战争枣庄战役中牺牲,养母裹小脚未改嫁,收养弟弟时养母四十多岁,还说弟弟今后的生活费、学费等费用都是国家包的。
“弟弟现在应该是53岁了,父亲走了也有30多年了,寻找弟弟是父亲生前一直想做的事,也是父亲临终的遗憾。”汤先生说,他曾经到山东临沂的民政部门找过弟弟,但未查到相关信息。后又根据当年老家同一批抱养孩子的村民提供的信息,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公社的巩家山一大队和桃裕大队寻找弟弟,但也未得到相关线索和信息。
寻踪期望通过两地媒体接力寻亲
机缘巧合之下,汤先生寻弟弟的事情被蚌埠网络志愿者协会会长张宝久得知,随后张宝久开始帮助汤先生联系山东地区的网信办和民政局。“通过山东的网信办,联系到临沂网信办,又通过当地民政局,联系到临沭县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一起寻亲,前期找到了当年同一批被从安徽抱养的人,但是由于汤先生忘记了弟弟当时的名字和收养人的姓名,线索中断。”张宝久说,将这个线索反馈到山东省民政部门,但是当地的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始终未找到汤先生的弟弟,希望通过两地媒体和当地民政部门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接力,能找到汤先生的弟弟。
“父亲生前说,当时因为家里太穷,把弟弟送人也是迫不得已。”汤先生介绍,寻找弟弟,是父亲生前愿望,也是汤先生愿望,都说亲情浓于水,弟弟被抱走的印象至今都深深地刻在他脑海里,不知今生能否再相见。但是不管怎样,都希望得到弟弟的消息,他期望能通过两地媒体接力寻亲以满足心愿,也希望有好心人提供相关线索。
新闻推荐
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助推产业扶贫连日来,乌江镇邀请和县蔬菜局农技人员等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分片深入辖区15个村(社)开展农村...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