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兆来胡凯魏玮许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共马鞍山市委在领导全市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推动马鞍山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书写了马鞍山改革发展的新答卷
改革开放40年来,改革开放精神是推动马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在产业结构方面,共创智慧新动能。一是实施产业升级,优化结构增韧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马鞍山市在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和城市管理数字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截至2018年6月,全市共有智能装备(机器人)企业(含在建项目)60多家。二是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正在形成。三是实施创新引领,激发活力增动力。创新是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7月,“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列第57名。2018年7月,由马钢生产的160件时速320公里的高速车轮运抵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维滕贝格基地,这是中国制造的高速车轮首次驶出国门;2010年中钢矿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其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大型露天铁矿高效开采技术”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露天矿山灾害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等8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打造“马鞍山品牌”,促进市场创新和城市品牌创新。全市拥有“马钢”“梦都”“金菜地”“山鹰”等中国驰名商标;“马钢牌热轧H钢”“马钢牌火车车轮”等中国名牌产品。
2.在发展方式上,实施园区转型,动能转换增后劲,新动能成为后备主引擎。开发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平台。2010年3月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经开区围绕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已形成科达洁能、欣创环保、康佳照明、圆润光电、茂迪太阳能等一批技术创新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
3.在绿色发展上,共建长江绿色共同体。在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上,正迈向从“资源优势”到“产业强势”的生态嬗变。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拥有的创新技术既可让产业变“绿”,又能让“绿”变产业,其拥有包括14项发明专利在内的47项专利授权,已广泛运用于河道、工业点源等污水治理,其中在农村污水处理、市政污水提标改造方面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绿色正在成为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最鲜明的底色。
4.在营商环境上,投资环境既“亲”“清”,也更有吸引力、活力。怀修远恒心,不仅是行商之大道,也是服务型政府之道。从主要依靠低要素成本吸引外资到打造不断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从靠优惠政策到制度规范转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主体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自“放管服”改革推进以来,马鞍山全力打响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也彻底告别各方的“跑腿时代”,政务服务产品以其优质的“服务指数”换取群众和企业的“满意指数”,让百姓和企业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真正提高了市场主体感受度。
5.在发展目的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发展既有高质量又有“温度”:公共服务更优质,群众有“获得感”,民生保障更充分,百姓有“幸福感”,社会治理更有效,人们有“安全感”。2006年12月1日,全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实施,在全省率先构筑起全民医疗社会保障网;2010年马鞍山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2018年5月,马鞍山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统筹金再保险服务签约,将由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参与经办马鞍山市本级门诊规定病种相关业务。
二、从对内开放到向国内外开放联动,厚植了马鞍山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马鞍山不仅在总量、规模、速度上持续发力,还在质量、结构、效益、领域上寻求开放突破。从城市向东发展到宁马深度融合,再到等高对接江浙沪,共舞长三角,从园区块状合作转移到以城市为主体的全面合作,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享开放新时代。
1.共下“一盘棋”,从“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笃实前行长三角一体化。一是共认“一个章”,让开放效应更凸显。2010年3月,马鞍山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2012年12月以来,马鞍山与长三角一揽子融通政策相应出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方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二是建好“一张网”,让区域联通更便捷。2017年12月,《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版)》,在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中,宁马交通一体化已有5个对接项目完成,一张规模化的“一体化交通网”初步形成。三是办好“一张卡”,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如宁马两市市民卡已实现互联互通。
2.开放活市,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一是以大担当布局对台对欧合作。2009年4月,慈湖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园挂牌成立;2009年5月,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2012年11月,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博览会首次成功举办。2017年5月13日,马鞍山欧洲投资企业联盟成立,截至2018年6月末,全市共有欧资企业41家,投资总额12亿美元。二是注重文化体育等领域对外交流和互通互鉴。2005年10月25日,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开幕,“诗城”便“嵌入”了市民的心灵;1989年10月马鞍山首届国际吟诗节举行,现已连续举办了29届,打造出城市的文化名片。2011年5月29日,南京都市圈城市龙舟邀请赛在马鞍山市雨山湖举行;2017年8月,第七届长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首次在马鞍山博龙生态园鸣枪开赛,2018年8月,徽商银行杯“健康安徽”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马鞍山站比赛暨第八届长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在博望区向阳水库火热开赛。三是讲好马鞍山故事,传播马鞍山精彩,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15年3月,马鞍山市举办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马鞍山还先后与国内外12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3.实施开放联动战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功能性服务。一是“区港联动”,引领外向型经济。郑蒲港新区综保区、口岸开放、指定口岸等一揽子建设已有边际递增效应,“口岸+产业+市场”一体化口岸经济区日益凸显。二是“通江达海”多式联运,构筑起物流大通道。区港内水路、公路、铁路、网路等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港区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有新进展。三是“以港为媒”,构筑起开放“高速路”。与上海、南京、宁波舟山等港口合作日益加深,借“海”扬帆天更阔。
新闻推荐
日前,和县颁发《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咬定“进十争百”工作目标不放松,坚持“...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