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领特别救助金
康复训练
术后复明“我领到了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之情。”
“听到孩子实施康复项目后喊出‘爸爸\’,心里既温暖又欣慰。感谢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让我的孩子再也不用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了。”
“贫困精神病人药费补助给我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政府出钱给我做手术,让我重见光明,这样的大好事谁不拍手叫好。”
……
当贫困残疾人因为有了生活特别救助,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当贫困五类残疾儿童获得抢救性康复项目后,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残儿家庭后顾之忧大大降低;当贫困精神病患者有了药费补助,在家服药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当贫困白内障患者因免费手术,重见久违的光明……他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正是我县实施惠残民生工程给残疾人带来改变的真实写照。
我县连续多年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等4项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与康复民生工程,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活得更有尊严。惠残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残疾人朋友心中的“民心工程”。
■本版策划、组稿:韦正华叶玲玲
【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
“要不是党和政府给我家这些补助,我的基本生活都难得到保障。你看,这是我和老伴今年的残补金, 1200元,这对我老两口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7月14日,江塘乡五星村中心组67岁的祝正保翻开“一卡通”,上面清楚的显示, 2015年6月19日,打入残补金1200元。
祝正保以前除了种点庄稼,还走村串巷修修液化气、电饭煲,补补脸盆、铁桶,虽然收入不算高,可一家人的生活无忧。不料,四、五年前,他突然中风,花去近万元诊治后,依然落下了手脚不灵便的病根,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伴石小定本来手脚就不便,只能做点简单的家务。经济来源没有了,两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幸好村里给我们评了低保户,残联给我和老伴分别评定了二级、三级肢残。现在,每年的低保补助加上残补,有5000元钱左右。这可是我们的救命钱!”祝正保激动地说,“国家政策好!国家政策好!”
在我县,远不止祝正保享受了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自2009年被列入民生工程范畴以来,该项民生工程的救助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救助人数也连年上升。到今年,我县的救助人数已增至5538人(其中超额完成48人),发放的救助资金增至388.24万元。这笔救助金的发放,给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了“希望”。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该项民生工程任务,县残联坚持严把“五关”。即:坚持救助对象的“标准关”,坚持做到应助尽助、应退尽退;坚持把握救助的“程序关”,坚决做到个人申请、村(居)委会初审、乡镇审核录入、县残联组织互审和审批;严格把握“公示关”,坚决保证村、乡(镇)的公示时间和范围,县残联也及时在网站上开展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把握资料的“审核、审批关”,在村级初审、乡(镇)审核的基础上,县残联组织各乡镇残联对申报资料开展了全面的集中互审,确保了救助对象的准确性;严格把握“督查关”,在实施申报、审核过程中,县残联成立专门班子对各乡镇进行了认真督查,查救助对象是否真实、查低保是否落实、查公示是否到位、查资料是否齐全。此外,县残联每年尽早部署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将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给救助对象。
【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孩子现在能和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让他喊你‘阿姨\’,他马上就喊呢。孩子已经5岁了,我打算下半年让他在家门口上幼儿班。要不是有这个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孩子可能现在还不会说话。”7月14日,百里镇东口村小航(化名)的妈妈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小航自幼失聪。家人十分焦急,却因昂贵的治疗费用无计可施。小航一家6口人,爷爷奶奶都有60多岁了,有个姐姐在念小学。因为要照顾小航和老人,他的妈妈没时间出外挣钱。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他的爸爸打点工,根本拿不出钱来替小航治病。该镇残联和县残联得知情况后,让其申请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获得了免费20多万元的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小航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后,又进入市残疾人培训中心进行了两年多的语训。期间,县残联每年还补助他家2000元钱,缓解其经济困难。现在,通过训练后,小航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能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了。
小航的爸爸曾高兴地说:“听到孩子喊出‘爸爸\’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暖和。真得感谢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感谢残联一班人帮了我们的大忙,让我的孩子再也不用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了。”
据了解,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主要为困难家庭的听力、言语、肢体和智力等残疾孩子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或适配辅助器具,帮助孩子们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为了让五类儿童及时得到康复,县残联对五类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县特教学校设立了残疾聋儿、智障康复训练机构,安排部分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分批次转送、安置部分残疾儿童到省、市相关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今年,我县安排了五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86名,康复工程资金规模达142.55万元,目前正按市残联规定的时序要求安排转送。
【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
江塘乡五星村石素宜、韦杏梅夫妇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石素宜年轻时在家周边做砖匠,韦杏梅在家做家务带孩子,生活虽说不上十分富裕,可一家人其乐融融,也还令人羡慕。尤其是他们的儿子小时候十分聪明,学习好,还去当了兵。但好运却没有一直眷顾这个家庭。儿子退伍回来后,一直不去找事做,几年后,患上了精神类疾病。
这对石素宜、韦杏梅夫妇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因为经不起这个打击,石素宜身体越来越差,几种疾病缠身,现在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韦杏梅去年两次在家门口摔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也因身体原因不能开刀,至今要拄拐、坐轮椅。儿子的病情又一年比一年严重。
“要不是有这些补助,对我这个现在毫无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哪能帮孩子治病呀。生活都会有困难。”石素宜说。今年6月,石素宜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将儿子送去医院诊治,希望他能康复。两位老人总算有了盼头。
今年,我县将有620名精神病患者获得药费补助,补助资金共62万元。据了解,我县将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和防治工作列入重点工作,除每年安排药费补助外,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自2013年起,在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每年安排约120万元救助住院精神病人;有暴力倾向的精神残疾人住院费用由乡镇政府兜底;精神残疾人医保、参合费由政府代缴,农村精神残疾人享受零起付、上浮10个报销百分点的政策。
【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
“我的眼睛又能看见了。再也不怕过马路了。”7月14日,城西乡树林村向阳组78岁的李梅香乐呵呵地说。李梅香的右眼从前年开始看东西就有点模糊不清,去年情况加重,到地里种菜是用手摸,过马路只能靠听车响声辨别,或者别人帮忙望望,喊她过去才行,很不方便。今年,她的家人帮她申请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经检查、审核,符合条件,于6月2日在市立医院进行了手术。李梅香说,“手术不用自己花钱,看东西清楚了,行动也方便了,真好!”
“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很烦躁。手术后揭开纱布的时候,又见到了光明,特别高兴。看,现在种点田,送孙子上学,都没问题。”该村大岭组63岁的朱见林和李梅香一样患了白内障,今年同一时间在县残联的统一安排下在市立医院做了手术。说起手术后的效果,朱见林十分满意。
据了解,今年,我县已经按质按量提前圆满完成了8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任务。该项民生工程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经历做实下乡初筛、做细护送至市立医院复筛、做优在市立医院实施手术期间服务三个重要环节。
县残联结合贫困白内障疑似患者居住分散、距县城路遥远险、经济尚不富裕等特点,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做实、做细、做优三个重要环节。即:做实下乡初筛环节,由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县医院眼科专家组成初筛组,历时两个星期、分赴15个乡镇,依据项目方案,由各乡镇组织疑似患者定时定点按序参筛,全县参筛达1000多人,至4月16日已初筛出疑似患者达140人;做好护送至市立医院复筛环节,因项目对象基本上年老体衰视力差,县残联专程与县车队联系好专车,由县残联安排专人全程护送至市立医院,并在护送前着重强调好纪律、注意事项和相关要求,手术结束再由专人专车统一接送到县内,以确保整个项目的安全;做优在市立医院实施手术期间服务工作,考虑到技术和质量因素,我县选择安庆市眼科技术最好的市立医院作为项目定点医院,因老年患者在环境变化、眼底情况多样化、身体状况复杂、语言不通等因素影响下,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服务、协调与沟通,县残联最大限度调动全单位力量,分组由班子成员带队,轮班在患者实施手术的四天期间全程陪护,为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该项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共为75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实施惠残民生工程主要做法】
成立机构。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残联及卫生、民政、财政、教育、宣传、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和“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领导小组”。在县残联设立了民生工程办公室,明确了分管领导,确定了专职业务人员及信息员、联络员。
出台方案。分别与卫生、民政、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会商,出台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和相关考核、评比及配套措施等文件。
全面部署。每年年初,邀请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召开的全县残疾人工作暨涉残民生工程推进会,对本年度涉残民生工程进行重点部署。各乡镇、村(居)相继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并予以落实。
开展培训。全县涉残民生工程推进会后,县残联及时对乡镇残联理事长及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适时召开调度会,确保按质、按时、按量完成目标任务。
宣传动员。通过会议贯彻、电视播报、网络公示、咨询解答、印发宣传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涉残民生工程文件汇编》、给各村(居)制作永久性宣传广告牌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动员,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大提高了群众知晓率。
分类运作。特困救助工程:坚持“低保+
‘一、二、三\’级”政策不走样,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做到“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少”;坚持规范运作,严格按“三审三公示”程序操作,达到了零上访、全配套、广覆盖、钱到户的良好效果。康复工程:严把筛查关、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协调卫生部门,从县医院抽调专业医生,组成筛查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对眼疾患者进行筛查,同时对五类残疾儿童进行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再分批将白内障患者送市立医院实行免费复明手术和分批次转送、安置残疾儿童到省、市相关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坚持回访。一是开通咨询电话,及时为受助对象答疑解惑。二是县残联督查组邀请医技和媒体等相关人员不定期深入基层受助对象家中上门回访,了解民生工程实施情况。三是委托乡镇残联、村居残协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对受助对象定期回访,为其排忧解难。四是做好回访记录,建立台账,进行动态跟踪服务,不断提高满意度。
县残联理事长陈向阳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人心工程\’。几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路子,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实惠,共享阳光雨露。”
新闻推荐
2月22—24日,县长朱小兵分别前往县发改委、经科委、供销社、花管处、商务局、县农委、林业局、水利局调研工作。副县长李加生、汪从永、王国林、吴文健等陪同。每到一处,朱小兵都看望慰问...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