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实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地方花大投入把水库加固了,干渠修通了,但与之配套的小农水明显投入不足、带病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功能衰退、灌排不畅,部分渠道堵塞,沟塘干涸,一些农村河沟和水塘积满淤泥杂草,变成“锯齿沟”和“碟子塘”。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依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如果说把水利工程比作人体的血管,直接通往田间地头的小农水工程就是“毛细血管”。“三天无雨心发慌,一场大雨无处装”。如何尽快补上水利“最后一公里”这块短板?与其年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抗旱排涝,不如大兴水利,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大力发动群众自愿筹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又要探索市场化运作引资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投资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大力推动社会化办水利。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努力,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农田水利跨越式发展。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从政府、金融、社会等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人建、没人管”的困境必须打破。在水利工程配套方面,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同时采取“以工代赈”等补贴方式,鼓励农民修建、维护一些小水塘、蓄水池等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多雨季节蓄水以备干旱时节供水,增加农户的抗灾减灾能力。力争在最近几年,将所有塘坝全部扩挖一遍,把水留住;所有沟渠全部清淤一遍,把水联通;所有的排灌泵站全部改造一遍,把水用活;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是许多农民的期盼。小沟小渠等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单项工程虽小,但关系到一个村、一个组抗灾夺丰收的大问题,有的还关系到村民用水安全。今冬明春是水利兴修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抢抓晴好天气,发动和带领农民在搞好大水库、主渠道水利兴修的同时,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使解渴之水能够流到田间地头,洪涝之水能够及时排出。
新闻推荐
曹杰友近几年来,我县民生工程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项目建设累计投入23.94亿元,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居住难”等诸多迫切问题,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生存生产生活状态。&n...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