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自去年11月份以来,我就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进行了走访调研。总的感觉是,农民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率很高,满意度很好,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的落实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县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的基本情况
我县自2009年开始,以推进环境洁化、农宅美化、水源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年来,共争取国家和省危房改造资金4500余万元,为全县7000户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在推进村庄整治中,实施集中改造试点,其中新建点7个,整治点9个,目前,新建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成为我县村庄整治的一个亮点。通过两项工程的实施,大多数困难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整治试点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群众比较满意。
二、我县农村危改和村庄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走访中也发现我县的危改和村庄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卫生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地方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策把握不够准。在调研中发现,一是部分地方不能按政策对危改农户进行补助,存在降低标准申报现象。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少数为“D类”危房的,改为按“C类”申报修缮,实际都为新建。部份乡镇将“低保户”按“贫困户”申报。二是部分农户存在超标准建设。按照文件要求,“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通过走访发现,多数危改农户建房都超过了标准。三是整治工作存在片面性。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村庄整治工作就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一个广场,修一个花坛,挖一口池塘,点上清洁了,却忽视了居住区外的很多死角,脏乱臭现象并未根本改变。
(二)宣传力度不够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虽然在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中,报纸和县电视台就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但是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家中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了解的信息不多、程度不深,自觉参与危改工作的意识不强。
(三)建管机制不够全。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效性的工作,在城西乡幸福村调研发现,农户的居住环境得到整治,门前美化了,但一些农户屋后成了垃圾场,农民的生活垃圾依然没有地方存放,治标没治本。“建、管、养”机制不健全,建好了的基础设施如果不能按制度管好、养好,将来还会出现“脏、乱、差”现象。
(四)经费保障不够多。村级生活垃圾是整治工作的重点,许多地方的田边地头、沟灌渠道、水塘路边都成了倾倒垃圾的场所,乡村垃圾倾倒、堆放目前处在无人监管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居住日益集中,生活垃圾将逐步增多,乡村清洁工程任务不断加重,如没有保洁人员,没有部门监管,没有经费保障,就无法确保该工程正常运行,将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三、对下步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关系到干群感情的培养。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都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领导机构,细化工作举措,明确专人负责,镇村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配齐工作班子和工作机构,积极推进三级联动,实现镇干包村、村干包点、组干保户,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按政策要求,切实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工作任务。二是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公示、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进行。实行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民主评议公开,审批结果公开等“五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根据县里统一的标准,确定“低保户、农村贫困残疾户、其他贫困户”三种补助类型,确保补助到位。
(二)整合资金,科学规划。一是合理整合农业、环保、交通、水利、卫生、扶贫、移民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大村庄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继续实施“一事一议”,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筹资筹劳。三是科学规划,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特色村庄建设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实施防灾避灾和灾后重建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对集中点建房的设计式样、颜色、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
(三)严格考核,强化督查。建立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的考核机制,严格对照上级文件精神,量身制定考核内容,并运用好该工作的考核结果。县委、政府督查室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该工作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规范管理,落实保障。一是设立村级清洁卫生员岗位。村庄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务,需要一个保障健全、运转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尽快设立村级保洁员,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表决,适当收取居民农户的生活垃圾清扫费用,保证清洁卫生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有条件的乡镇要建好垃圾处理站,确保垃圾处理有场所。二是大力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扩大宣传,大力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树立文明新风,把乡村文明行为以图片、展板、会议等方式告知村民乱放垃圾的危害性,告知村民一些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的产生。三是政府加强示范引导。我县山区多、丘陵少,人口居住分散,要充分吸收外地村庄整治和危房改造的经验。要加强试点工作,通过“点”的良好示范效应,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要引导居住在山区条件恶劣的居民走下山头,引导畈区农户走出田洼,逐步形成人口集中、规划统一、生产方便、幸福和谐的新村庄。
(作者系县委常委、副县长)
新闻推荐
最近,县统计局联合县监察局、司法局和县政府法制办组成统计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2012年度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此次执法检查共80个单位,涉及工业、商贸、建筑、房地产开发和行...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