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鞍山 今日含山 今日和县 今日当涂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今日含山 > 正文

从“老铁”到“老乡” 一个农村网红的“创业记”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20-01-15 02:41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魏武(前排)。

“老乡们,臭干子给你打包了,全部加冰哦。想买的,下方‘小黄车’(购物图标)”“老乡们,小菜吃饭吃粥,来丝(当地土话,意为“顶呱呱”)!想买的,下方‘小黄车’”……

当你在网络浏览短视频,听到这样的土语方言(原巢湖地区),有可能,你看到的就是农村网红青年魏武一家。

说起青年农民魏武,知道的人不出铜闸镇;聊起“含山汤猫子”,这个名字则响亮得多,不仅闻名含山周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5年起,青年农民魏武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将“含山汤猫子”这个名字在手机互联网上传播得小有名气。目前,每天平均能有600多件网络订单。全家四口人齐上阵都忙不过来,还请了三四个附近的村里人来帮忙打包。通过“含山汤猫子”,青年农民魏武变身为农村网红,将含山县乃至周边地区土特产网销全国。

农民转型:玩手机的民工变身自媒体人

2015年前,魏武的身份是个农民工,常年在北京、南京等地搞装修、送水。

人在他乡,难免思乡;独自一人,孤独寂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关注一个含山本地的微信公众号,专门报道含山的大事小情,一下子就有了共鸣。2015年年中,他尝试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做起了文字“搬运工”。没想到,短时间内就有了几百个粉丝;粉丝涨到了1000个的时候,他的兴趣更大了。他回到老家,花了大力气,凭多年积累的人脉拉到一笔赞助,搞了一个“自拍达人”线上活动。一场活动下来,微信公众号就有了六七万粉丝。2016年春,他举办了第一届微含山关爱留守儿童慈善晚会,150多名网友参加,共募捐善款8700元。他把善款捐给了“中国好人”汪开宽,用于教学点设施改造,这也开启了他的慈善之旅。

此后,魏武的兴趣转移了。“那时候,天天追热点,想涨粉。哪有新闻去哪里!”魏武说,当时想法很实在,多发微信,吸引更多人来看关注。

影响力上去了,不少人慕名而来接洽广告投放,魏武初步认识到公众号的商业价值。2016年,魏武过完年没有出去打工,而是注册成立了北归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家里专职做起了微信公众号。

“想象很美好,想着在微信公众号上做广告,也能养活自己。”魏武自我解嘲道,可是根本就没有广告上门,后来在公众号上发的,都是他朋友的企业广告,都没有收费。

虽然网上风生水起,但现实没有多少收入,生计如何维持?这个青年农民相当苦恼!

“老铁”转型:自媒体人变身麻油网店主

靠广告养不活自己,公众号上有这么多粉丝,能不能卖点东西呢?

穷则思变。他找到了一条出路——在微信公众号上卖麻油。

2017年5月,魏武注册了自主品牌“汤猫子芝麻油”,平均每年销售几十吨芝麻油。他还在仙踪镇六衖村与15户村民签订了38亩山地种芝麻。芝麻收获后,魏武全部收购,自己加工成芝麻油销售。因为品质好,得到用户的认可,他的芝麻油还代表马鞍山到外地参加展销会。

有了收入,也有了底气。他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微信公众号上,通过图文视频介绍他的芝麻油产品,以及为朋友打广告,还介绍他的慈善事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不做新闻之后,微信公众号的黏性反而特别好。

社交,是微信属性之一。魏武说,在微信上打招呼用的就是“老铁”。他不仅是网友的“老铁”,还是含山县慈善事业的“老铁”。

三年多来,魏武捐款将近40万元。魏武说,“我只占到十几万元,其他的都是利用人脉和手头资源‘化缘’得来的。很多企业老板希望在这边做宣传做广告,我和他们资源互换。”

生意风生水起,慈善事业也是水涨船高。2019年3月,魏武因热心慈善当选2018年第四季度“马鞍山好人”。

“老乡”转型:微信达人变身抖音网红

2019年,对于魏武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虽然在四乡八邻小有名气,但魏武很迷茫和苦恼。微信公众号上有11万多用户,做得也很用心,涨粉却越来越难,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

爱凑热闹的魏武,决定在抖音上碰碰运气,因为上面人多。

2019年3月2日,他在抖音上传了一段视频,只是简单的一句问候,没想到反响很大。他感觉这可能是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决定坚持一段时间。这一坚持不要紧,其中一条视频达到5000多万播放量。魏武很受鼓舞,从隔三差五上传视频,到一天一传,拍的视频都是农村的生活场景,一些视频情节略显夸张,但播放量非常高。随着内容的不断增加,他拍摄的对象由自己一人,转向了身边人:妻子、老母亲、老父亲,还有二爷爷,家里一双儿女也有了兴趣,主动做起了小模特……

魏武转型做起了抖音号,注册的“含山汤猫子”目前拥有粉丝109万。“花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魏武说,“除了这个主号,还注册了四五个小号,加起来粉丝量达到130万”。这是以前做微信无法比拟的。他把这些抖音号定位为“服务在外地的老巢湖地区的人”。所以,和网友打招呼也由原先在微信上的“老铁”,转为称呼“老乡”。

“每天上午,平均有200到300单要发货。下午也有这么多单。” 订单多,一家人忙不过来,魏武请左邻右舍来打包,按小时开工资,场面很是红火。

1个多月前,他把县城的仓库退掉了,所有的家伙什全部搬回老家朱巷村,还专门搭了几间厢房,用来当仓库。“这次回来,人回来,心也回来。扎根村子里,把家乡土特产做起来。”魏武信心满满地说道。

■文图/记者 杨正文

新闻推荐

禁毒知识知多少

近日,含山县公安局民警深入铜闸镇明德小学开展禁毒宣传。通过讲解禁毒知识,展示仿真毒品,设置有奖问答,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

含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含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老铁”到“老乡” 一个农村网红的“创业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