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
玉鹰
■曹化根
2019年5月30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9]21号)印发实施,标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在“总体要求”部分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研资源共享;在“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部分指出,要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要加强重点文物、古建筑、非遗保护合作交流,联合开展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为长三角文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工作路径。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纽带就是文化的深度融合。马鞍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马鞍山是安徽东大门,地处“吴头楚尾”,横跨长江两岸,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以往马鞍山地域文化研究多局限于行政区划,且就文化谈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关系不大。今天,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高度,以科创资源共享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在人文领域的运用来打量马鞍山地域文化,视野顿时开阔,与当代联系也更加紧密起来。下面,按时代先后,以马鞍山为视角,选取若干重大历史文化事件,浅谈长三角文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研究。
一、凌家滩—良渚遗址关系研究
今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给凌家滩大遗址研究带来更大动力。凌家滩—良渚关系密切,相关研究刚刚破题。1985年发现的凌家滩遗址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5300—5800年,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源头,将中国城市建设史向前推进1000年。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化、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方面,具有突出地位;对研究古代宗教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原始哲学思想的起源、历法制度的起源,以及制造技术、工艺美学、城市建设、龙凤文化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凌家滩承上启下,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称中国史前三大治玉中心,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讲,凌家滩是良渚的重要源头,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巨大价值。整合科创资源综合长三角考古力量,运用现代最新科技手段,深入研究凌家滩—良渚遗址关系,对探索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二、“泰伯奔吴”、伍子胥奔吴 及其对吴越发展的研究
泰伯是吴国始祖。泰伯奔吴是商周之际的大事件,但有关泰伯奔吴的落脚地,眼下史学界依然流行多种说法,单江苏就为泰伯奔吴是在无锡一带还是苏州、宁镇地区就颇有争议。马鞍山博望区的横山与南京江宁交界。因近年江宁陶吴发现南京最大周代土墩墓,专家根据墓穴规模、史料记载以及历年来的考古发现推断,今马鞍山横山一带、江宁陶吴、横溪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泰伯奔吴”的所在地。近年更有一些学者提出横山很有可能为泰伯、仲雍最初筑城之地,也就是说横山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但目前有关泰伯奔吴的遗物、遗迹仍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同样,春秋末期伍子胥过昭关(昭关在今马鞍山含山),由楚逃吴,对其后吴、楚、越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伍子胥过昭关到阖闾城,沿途留下许多传说。后伍子胥又建姑苏城,成为苏州古城之父。泰伯奔吴、吴子胥奔吴都必须放在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重新审视、研究,才能发现其新的文化价值。
三、秦始皇渡江南巡线路 及其历史意义研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出巡,最后一次是公元前210年10月从咸阳到云梦(在湖北境内),沿江东下,由牛渚矶(今马鞍山采石矶)登岸,经丹阳(秦县名,在今马鞍山东南)到达钱塘(秦县名,在今杭州西),由于钱塘江风波险恶,于是向西绕行120里从江面狭窄处渡江,而后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陵,又遥祭南海神,最后在会稽山立石刻写铭文以歌颂秦王朝的功德。返回时经过吴(秦县名,今苏州,当时为会稽郡治),从江乘(秦县名,在今江苏句容西北)过江,再沿海边北上到达琅玡,不久死于沙丘平台。虽然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就灭亡了,但“百代都行秦政制”,中国第一个皇帝首次从马鞍山采石矶踏上江南土地,并以“之”字形路线巡游今天长三角核心区域,对中国其后的历史发展和长三角开发具有深远影响。
四、白纻舞及其文化和地域背景的研究
松江是上海的发祥地,明清时期,松江别名白纻城,原因是当时松江盛产白纻。白纻纱洁白轻柔,以白纻纱为舞衣的白纻舞产生于三国时期吴地民间。白纻舞是六朝至隋唐时期最负盛名的歌舞,更是历史上最富特色的江南文化品牌之一,是极其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惜至今对白纻舞的研究尚处于零散状态。马鞍山市文物局研究馆员王俊与作者合著的《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算是填补了白纻舞研究的小小空白,其后续扩展空间很大。浙江诸暨纻萝村是西施故居,西施浣纱的“纱”就是白纻纱。唐以后白纻歌的主题就是“吴宫”,无一例外都是指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馆娃宫旧址在今苏州西南的木渎灵岩山上。而使白纻舞由民间走向贵族宫廷的关键人物是东晋大司马桓温,桓温酷爱白纻舞,驻镇姑孰(今马鞍山当涂县)期间,常带领僚属在姑孰东五里的楚山上观赏白纻歌舞,楚山遂改名为白纻山,历代典籍多有记载。今天,也可以说白纻山是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发源地,桓温就是其鼻祖。上述四地都有关于白纻或白纻舞的大量历史记载。由此可见,一个白纻舞研究就可把沪苏浙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五、江东、江左、江南文化意义研究
长江在芜湖—南京段由西南向东北流淌,马鞍山正处于芜湖—南京中间,因此长江这段江面又称横江,是几千年来南来北往的主要渡口所在,秦汉以后,习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马鞍山也被称为“江东第一城”。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从历史上看,江南范围最大,但从心理认同和文化意义上看,江东、江左、江南所指相同。无论是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今属马鞍山和县),还是杜牧的“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都是一种心理文化认同。过去,沪苏浙皖各自对江东的认识都有一些局限,很少把江东、江左当作文化地理课题去对待,实际上,江东、江左、江南这组名词背后,存在广阔的学术空间,该课题极具开拓性价值。深化对江东、江左、江南区域的历史文化意义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形成长三角学术共同体,而且有助于加快凝聚新时代的“长三角意识”,从多层次、多领域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六、李白与长三角关系研究
十几年前,安师大教授余恕诚论文《李白与长江》曾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探讨李白与长三角关系的早期成果。惜乎后来各地李白研究大多局限于行政区划,且没有打通学术融入现实的路径,所以现实影响不大。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现存诗歌约1000首,三分之一作于长三角区域,其中写于安徽、江苏、浙江的诗歌大约各150首、130首、50首。如果加上写于其他区域而涉及长三角的,数量就更多,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如此。李白深受六朝文化影响,加之个性特质,对江南山水人文有天然的亲近感。李白从25岁开始东游吴越,此后数度长期在此盘桓遨游,对皖南、金陵、浙东尤有特殊情结,750年以后几乎全部生活在这里,最后终老马鞍山当涂,埋骨青山。改革开放后。马鞍山坚持31年举办诗歌节,获得“中国诗歌之城”的称号。现在,安徽的李白与皖南研究及李白皖南游线开发、江苏的李白与大运河研究、浙江的“唐诗之路”研究与开发,均各有成效,如果放入长三角视野,大家联动研究开发,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与马鞍山关系而言,两市就有三次重大交集。一是1956年马鞍山刚刚建市,大批上海技术人员支援马钢建设,使马鞍山迅速成为中国八大钢铁基地之一。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知青返城,一大批上海知青选择马鞍山,为马鞍山的改革开放作出很大贡献。三是1982年在中共安徽省委、上海市委的关心下,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在马鞍山成立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由双方合资扩建纺织厂,新建针织一厂、色织厂、毛巾厂、被单厂,从而推动马鞍山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上串点成线,仅以马鞍山视角就能感觉到开展长三角区域历史文化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信在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里,类似的课题还有很多。回顾过去是为了开辟未来。历史文化的基础研究可能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这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作者建议:1.切实整合长三角各地历史文化研究力量,凝聚“长三角意识”,联合制定研究规划计划,加强长三角历史文化综合研究。2.加强调研,选择若干牵动性大的课题,调动各地积极性,先期进行研究,以期尽快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3.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人文领域的应用。在考古、非遗、文化遗产保护、艺术设计、网络营销、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许多前沿科技创新都能大显身手。4.加强文旅融合。将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旅游、文创产品之中,深度开发“智慧旅游”,尽快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5.以文化为纽带,用文化助推科技经济发展。例如,G60科创走廊沿线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G60科创走廊包括: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覆盖面积约7.62万平方公里。如果考虑到松江亦称白纻城,与马鞍山白纻山的历史关联,加上马鞍山正好介于芜湖合肥之间,再加上马鞍山经济、科技实力等现实因素,那么,把马鞍山纳入G60科创走廊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必要。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苏自山通讯员冯善军黄政报道10月12日,含山县公安局陶厂派出所在辖区西山行政村巡逻过程中,成功查处了一起非法...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