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含山新闻 > 正文

走近深山里的袁家山学馆?吴文兰

来源:池州日报 2019-02-22 07:00   https://www.yybnet.net/

丁酉年冬月,我们来到皖赣交界的泥溪镇元潘村。

这是一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古村落,三面环山,一水绕村,宁静而安谧。青瓦粉墙,庭树葳蕤,村人皆神色蔼然,气定神闲。虽是深冬,不远处的群山依旧翠绿如屏,赭色赤色的杂树点缀林间,触目如画。

在这古老的村子里,还有一处令世人向往的所在:袁家山学馆。未至学馆,便感受到一股喜庆的气氛,野老稚童,皆言笑晏晏,步履踊跃。悠扬的琴声,如潺潺山泉,流淌在冬日的天空。

这一天正是学馆复建并开馆的日子。

一栋徽派老屋凸现在人们面前,飞檐粉壁,青瓦灰甍,古朴素雅,枣红色的窗雕上面书着“谦”、“思”二字,让人们的脚步放慢,神情也肃穆端矜起来。学馆里都是实木墙壁,正厅悬挂有孔夫子的画像,上书“万世师表”。明亮的光瀑从天井上方倾注而下,打在天井下方长方形的石槽里,照亮老屋的每个角落。

学馆的每面墙壁上挂满了字画,为我们解读着它的前生今世。

学馆始建于明代。《王氏族谱》有载,明清两代学馆走出来的国学生、庠生 、贡生共68人。据村里王支书介绍,近几年,从元甲山(袁家山)走出去的研究生有十六人,本科生四十九人。

村中王姓族人,乃琅琊王氏之后裔。先人血液中积蓄的那股郁勃文气,延绵千年而不绝,人们渔樵耕作之余,将之倾注于静夜烛火、万卷书轶之中。岁岁年年,村中书声琅琅不绝。旧时,每逢春日,必有顽童在家长的护送下入塾,对着孔子画像和先生恭恭敬敬执完弟子礼,然后净手端坐案前,在先生的“把写”下描摹出端端正正的一个“人”字。

站在学馆里,慢慢体味先贤的诗句,仿佛打开一卷漫长的经书,打开层层折叠的光阴。

公元1849年的春天,一个背着包裹的布衣少年匆匆走在通往袁家山学馆的山道上。山路崎岖,少年挥汗之际,不时想起祖父祖母倚门相送的不舍目光,想起父母亲的殷殷叮咛。

当村里那株千年银杏树伸开双臂迎接少年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木坑山前那一树灼灼桃花,那几株干瘦遒劲的古树。而以后的岁月里,少年也注定不断回望,回望家乡,回望父老。

此前,少年已经在家上了五年私塾,此行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人外出求学,却不是最后一次,在今后的岁月里,他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辗转,经历更多的别离,而那时的他,肩上必定是背负了更多。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两广总督悫慎公周馥。

其时,学馆先生王介和热情接纳了周馥。

王介和,号继英,是当时的王氏族长,自幼饱读诗书,乡试屡冠童军,且文武双全,性情洒脱淡泊,开馆授徒后,在幽静的山林间兴起一股勃勃文风,吸引了远近四方的莘莘学子。

周馥深得王先生青睐。周馥年谱有载:“先生初见即许以大器,爱之如子侄,诱掖备至。”

对于这段难忘的求学生涯,后来悫慎公曾在诗里写道:一日两餐行四里,终年只觉菜根鲜。心清体健能勤苦,天补聪明亦有缘。”(《忆少年事效白香山体十一首》其一)其后,周馥辗转宦海之际,不时回来拜祭早已作古的先生,并多次留下诗作。

一百多年以后,周氏后人延绵六代,从当初的官宦之家,铺展为涵盖工商、文化、科研、收藏等各行各业的翘楚。

1890年的某一天,距离周馥求学的四十年之后,袁家山学馆又迎来了一位注定要在这里留下人生足迹的学生:许世英。

许世英,本县官港镇许村人。袁家山学馆就读两年后,19岁中秀才,后来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六十余年。能够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变化莫测的世事风云里纵横捭阖,随波起伏,始终位居高位,实为近代史中的传奇人物。

此时,介和先生已经在战乱中不幸离世。他的儿子德旆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讲学授徒,成为许世英的老师。现存的一首许世英当年在学馆所写的一首《早读有感》,可以让我们一窥当时的情境:

凄凄芳草满庭香,

人物风流各领尝。

万事俱随世态转,

山川不是旧时光。。

关于许的学馆生涯,还有个有趣的花絮:许在此结识同窗共读的王康成,情结金兰,并相约日后娶妻生子定结秦晋之好。后来,许世英的长女许良士嫁给王康成长子王伯宣,两人共育6子3女,后人皆有所成。

这个小小的村落,还是民国时曾任安徽含山、来安、桐城、广德、歙县等七县县长的王昭沂的故里,是东至县医学界第一个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王友梅的家乡。在明清两朝有数十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因政绩卓著而享誉朝野。

读书为了什么,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扬名天下?这只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在安徽卫视《家风中华》“文化齐家”节目中,主持人杨澜采访嘉宾席上的三位周氏后人。谈到在战乱时期,周家为收购一些孤本藏品,历经周折,甚至在生活困顿之际也不惜重金购买,只为不落入异邦之手。新中国成立后,价值连城的善本藏品,周家全部无偿捐给国家。(关于捐赠的决心,早在1942年,周叔弢先生就曾写下了对子女的嘱咐。)访谈中,还有一个细节,周氏后人中一位中年男士(周群,编者按)提到他父亲(周景良,编者按)一次因病住院,医生说会伤害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他拿出一本《玉山诗集》递到父亲手中,没想到一直卧床不语的老人忽然开口:此书批注了四次!这本书是他们的先人悫慎公周馥的诗集。

此语一出,观众无不潸然动容。这是多么深刻的生命体验,从幼时到成年,直至人生暮年,那些有温度的诗句,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一直相伴左右,走过千山万水,走过世事纷纭。一次次批注,是一次次印证,既是与先人情感的对接,也是对自我人生的一次次观照和修正。

读书不仅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造福于大众的人,还会让你拥有世界上最澄澈干净的灵魂。周氏后人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回答。

文化是浸润在血液中的东西,虽然经历风雨坎坷,但都不会消失,只要你还有一丝意识,它都会将你唤醒,将你点亮。

徜徉在元潘村的巷陌之中,只见屋舍俨然,道路洁净,远山云雾缭绕,山岚之气如文气蒸蒸。

天空中飘起烟雾般的雨丝。一曲《喜相逢》恰到好处地响起。笛声悠扬,穿越冬日的树林、山川、河流,响彻天际。这是村里的孩子在表演节目。因为学馆的盛名、绿色的宜居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来自大都市的义务支教老师。六十多岁的陈老师来自省城,他来山里教授留守儿童音乐已有两年。擅长书法的潘老师来自浙江,书馆墙上的几幅草书就出自她的笔下,笔走游龙,气韵潇洒,令人叹而观止,可惜当日她不在村里,无缘谋面,村人说她去了山里。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真是灵山福地!同行有人轻声说道。

山川依旧,白云依旧,袁家山学馆依旧静静矗立。愿琅琅的书声,如松涛阵阵不息,如林间泉水一般汨汨流淌,引领着人们踏上通衢,而那途中必是柳绿花红,风光无限。

新闻推荐

校车安全检查迎开学

2月15日下午,开学前夕,含山县交警大队民警对全县17家幼儿园的27辆校车进行安全检查。本次安全检查主要是对校车驾驶员资质...

含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含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地市传真2019-02-21 00:00
备教材 迎开学2019-02-15 10:00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近深山里的袁家山学馆?吴文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