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绚烂的晚霞、艳丽的彩虹……今年以来,“马鞍山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空气更好了,城市更美了,是我们对于马鞍山最直观的印象。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芳草萋萋树木葱茏,男女老少笑语欢歌自由自在,没有浓得化不开的雾霾,没有戴着防毒口罩的匆匆行人,有的只是轮廓清晰的城区美景和可以尽情呼吸的清新空气。
逐绿前行,马鞍山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褒禅山巅到大青山麓,千山竞翠,从长江之滨到石臼湖畔,万水争清。而如今,一段新的征程又已开启,打造“生态福地”,马鞍山人的目标从未如此清晰,马鞍山人的决心也从未如此坚定,全民共享的绿色未来指日可待。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站在村外远看,含山县横龙村小冯自然村所在的位置似乎是一片树林,高大的树木把房子遮得严严实实。小冯村爱种树,这一传统似乎可以追溯到四五百年前,因为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棵450年前的老黄柳。
老黄柳长在小冯村的稻田中间,粗壮的枝条从树顶倒垂下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树盖”,树盖下是一口同样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井。从小在村里长大,67岁的冯加悦还仍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喜欢在树下玩。
“别看树很老,但这些年,它一直在生长。”冯加悦说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树长田让。为了给古树腾地方,冯加悦、洪华两家累计让出了4分多地。
“我们村爱种树,房前屋后只要有点空地就种上树。”冯加悦家的房前有5棵一人抱粗的香樟树,是27年前他亲手种的。“5年前有人每棵树出3万元购买,被我一口回绝了。”冯加悦说,一棵树3万元相当于他当时一家1年多的收入,但他丝毫没有动心。
“再多的钱也没有生态环境重要。”冯加悦笑道,在小冯村生态建设始终摆在第一位,村里种了很多树,可没有一个人会为了挣钱去砍树,相反村民个个都是巡查员,有人砍树就守在树旁不给砍。
一见钟情,始于颜值。为守护美丽容颜,多年来,马鞍山市同步扮美城市、城镇、乡村,全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全域建设大景区、大花园。
1995年,马鞍山提出了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六大系列开发为重点的林业二次创业规划。经过4年努力,全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完成人工造林2382公顷。
进入新世纪,马鞍山市相继实施绿色长廊工程、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万千亩森林增长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一批“绿色工程”,把森林绿地搬到居民身边,让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
2017年以来,马鞍山市以全域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对生态的执著追求,换来了满城秀色,更让马鞍山赢得了一顶顶“生态桂冠”——1996年,马鞍山荣膺“国家园林城市”;1999年,荣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2002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称号;2007年,在全省率先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牌匾收入囊中……
永不放弃的“生态梦想”
还有一年,兰恒喜就要从护林员的岗位上退休了。这段时间,每天穿梭在大青山茂密的山林间,他的内心都有无尽的不舍。从1985年进入林场,起初那些年他既护林,也和工人们一起按规定指标伐木,用以解决生计。现在的他,早已放下伐木工具,每天专职巡山护林,查看有无火情、虫害等。
“原来种树赚钱,如今是看树赚钱。旅游旺季,游客到这边来玩,吃饭,顺带买点土特产,生意旺得很。”青山脚下桃花村不少村民表示,发展生态旅游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花村的“生态饭”吃得有滋有味,靠的就是生态文明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一座传统工业城市,绿色发展的破题并不容易。长期以来,马鞍山形成了以钢铁、化工、火电等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偏大,排放总量偏高,生态文明在此前一段时期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
面对“短板”,马鞍山人没有退缩,反而有了更多的期许。
早在2014年初,马鞍山就提出“生态强市”奋斗目标。此后,相继出台了《马鞍山生态市创建行动计划(2014-2020年)》、《马鞍山生态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市人大批准实施了《马鞍山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年)、《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2016年-2020年)》等系列规划,2016年9月马鞍山市第九次党代会更是把“生态强市”作为兴市之路、强市之本。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马鞍山还把生态保护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在全省率先制定《马鞍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马鞍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检查督查工作方案》,连续四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目标;率先启动备用水源地建设;编制石臼湖自然保护区整体规划》,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候鸟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多;深入开展湿地保护,雨山湖公园、采石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多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理想场所,含山县大渔滩湿地生态旅游红红火火……
全民共享的“生态未来”
碧水蓝天,微风拂柳,初秋时节,站在陈家圩大堤上极目远眺,马鞍山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目光收回,脚下长江岸线如绿色丝带铺展开来。1年不到,陈家圩码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天飞舞的灰尘不见了,江风吹过,带着田野的芬芳;大大小小的码头拆除了,曾经裸露的岸滩栽上了柳树、灌木,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不尽长江滚滚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既是大地的生态绿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坐落长江岸边,保护长江生态更是义不容辞。
今年6月,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正式开工,掀开了长江马鞍山河段治理的序幕。该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子项目之一,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任务是在一期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对长江马鞍山河段已建防护工程进行加固,对新崩岸险情进行治理,抑制小黄洲左汊分流比增加趋势,维护河段河势和岸坡稳定,保障地区防洪安全、岸线利用、供水安全及航道稳定。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放眼全市,长江的“三年之约”只是马鞍山打造“生态福地”蓝图的一角。
《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样板。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7年下降7.8%,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未来,登上佳山远眺,房在园中、城在林中、城在绿中;亲临其境,路在景中、人在画中……
一个天蓝水碧、满目苍翠、生态宜居的马鞍山,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推荐
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8月9日上午,含山县环峰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去往各养殖大户厂区,向养殖大户介绍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及相...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