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9月9日上午,含山县昭关镇后圩村村部,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陶伟正在和村里党员志愿者商讨到残疾人范义虎家开展帮扶事宜。到村已经快三年时间的陶伟自豪地说:“我们村里党员和青年骨干参加志愿者的热情,可一点不比城市里差。”
昭关镇党委认为,基层党委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落脚点是做实为民服务。通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解决了许多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
如今在昭关镇的8个行政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村民“大管家”、互助合作社等依托党组织建立起来的为民服务载体正通过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孕育出澎湃的“红色力量”。
服务种子孕育“凝聚力”
昭关镇大宣村是该镇党委副书记王婷的联系村,她坦言现在到村里抓工作渠道更顺畅,效率也比以前更高了。这得益于这几年镇里对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积极整改和党员意识的“唤醒”。
今年77岁的马成银是大宣村第七网格党小组组长,也是一名老村干。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他,自村民“大管家”平台建设以来,成了村干部的“好帮手”和村民的“主心骨”,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多年前作为共产党员的那种“感觉”。
马成银认为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他所在的党小组以建好网格“速递站”为载体,打造“四进”工作机制,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融入到引领社会新风尚之中,即干部进站倡导新风尚、信息进站宣传新风尚、服务进站彰显新风尚、评议进站弘扬新风尚。
大宣村第七网格党小组通过成立村民互助组、红白理事组、道德评议组让村民们的思想发生巨大转变,道德民风有了很大改善。大马村正在朝着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民风淳朴大步迈进。
他们还通过以评选“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善行义举”等先进典型,并对其大力宣传表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家庭,村内许多家庭都逐渐养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通过开展尽孝心、讲道德等活动,一个又一个淳朴善良、友善互助的优良美德事例脱颖而出。朴实村民丁晓霞精心照顾患重病婆婆10余载;种粮大户晋新胜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美德之歌。
创新种子孕育“发展力”
“不怕穷,就怕没门路。”昭关镇同发村的干方传因自身残疾不能干重活,家庭负担较重,曾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今年过完春节后,他和村里其他的贫困户一起找到了村党总支书记姚德成,想让村里给他们谋条出路。
姚德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们村两委班子考虑十多年前靠栽种苗木花卉让村集体经济由负债累累变为全镇靠前,让贫困户绑在一起干花木种植是条不错的出路,因为村里两委班子和党员骨干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花木种植和销售经验,便于对他们进行指导。”
今年3月,含山县民富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同发村成立了,60多名合作社成员都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合作社启动资金除了“村集体出一部分”“政策补一部分”“社员自筹一部分”,不少党员也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加持”了一把。
说干就干!领到村里提供的第一批免费月季苗后,在农林专家和党员技术能手的指导下,干方传悉心照看了一个多月,浇水、翻土、移盆、剪枝,一点都不敢怠慢。4月,村组织家具企业到干方传的合作社上门统一收购花木。老干刚算完账就乐坏了,“毛收入12000元!看来姚书记为我们找对了路子,有事做生活也充实!”
同发村的村民“大管家”下设10个网格点,每个网格党小组长在对网格内贫困户进行走访时发现,大家的普遍需求是“想找点事干”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通过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然后对他们“画像”,再利用村里现有的资源给他们开出“脱贫药方”并进行全程帮扶,这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的党组织和党员骨干的身影。
“尝到甜头”的干方传最近正谋划召集社员讨论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绿植、小型盆景等市场欢迎度高品类的种植比例。“现在我们‘胆子\’变大了,敢闯敢试,因为村里有党组织这个‘主心骨\’。”
被群众称作“主心骨”,是同发村党总支多年来潜心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分享实在收益的一个生动脚注。2012年,同发村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同发苗圃公司,开发出1050亩苗木花卉基地。基地上种植了10多种市场潜力好、社会需求量大的风景树,畅销长三角地区。最近,在姚德成的带领下村里又利用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契机,引进安徽神农集团流转土地400亩,又建立了名贵中草药生产基地。
公益种子孕育“亲和力”
9月9日中午,陶伟和志愿者们来到范义虎家,在他家不大的房屋内传出了欢快的笑声。范义虎是陶伟2015年到村时结下的帮扶对象。范义虎深情地说:“陶书记这几年就像家里的弟弟一样帮助我,我们这门‘亲戚\’真是越走越亲,2016年那年春节他就是在我家过得呢。”
通过陶伟的帮扶,范义虎家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今年他的女儿范美琴高考后被省内一所本科院校录取,正当一家人为学费发愁时,陶伟通过积极帮忙申请民政部门的补助和社会捐助帮助他们一共筹集到了1万元助学金,免除了后顾之忧。
如今志愿服务这个在农村地区还非常“时髦”的事物,已经在后圩村8个党小组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后圩村紧靠滁河,是典型的圩区,资源比较匮乏,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村中留守人员主要为老弱病残群体,今年全村以8个党小组为载体,成立了党员“爱心志愿服务队”,彻底改变了村“三留守”人员无人照顾的局面。
各个志愿服务队每半个月组织党员深入到“三留守”人员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特别是组织人员为孤寡老人清洗被褥、打扫卫生、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及开展特色产业扶贫。
王银斌是后圩村的种粮大户、致富能手,其主动结对帮扶村中困难户鲍仕牛一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帮其选购良种、化肥等助其脱贫。鲍仕牛说:“以前种庄稼都是按照老方法,赚钱很少,现在通过王银斌这样的能人帮扶学到了很多科学种田方法,另外家里任何困难只要他能帮的都会尽全力帮助,让我们一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王银斌这样致富能人的带领下,村里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了龙虾与水稻混养基地及莲藕种植基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组团作战”。王银斌说:“现在根据困难村民的家庭实际情况,他们可以选择加入合作社分享收益,也可以在合作社打零工拿工资,总归办法比困难多,带领乡亲们早日脱贫我是有信心的。”
文/记者张士毅通讯员赵韦
图/记者邵纪明部分图片由昭关镇提供
新闻推荐
“党委书记因为姓‘党\’,所以抓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委书记的责任田、重头戏和主题曲。党建工作是总揽,是乡镇所有工作的保障,也是根本。”8月18日,含山县运漕镇党委书记汪学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抓党建...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