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并不受人待见,可说到它的学名水蛭,却是名贵中药材,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野生水蛭资源匮乏,水蛭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将由人工养殖水蛭来满足市场需求。
自2013年返乡创业成立马鞍山市创源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王邦神已将小小蚂蟥做成亿元产业,截至目前,合作社吸纳社员254人,覆盖全国21个城市,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养殖水蛭致富。2018年合作社实现水蛭年产量4500万条,销售收入突破9400万元, 今年可望突破亿元大关。短短6年时间, 小小蚂蟥何以做成亿元产业? 站在市场风口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发展的内在肌理更值得探究。独特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追求的技术创新, 永不停歇的市场拓展, 都是其走向成功的不懈动能。
保盈机制——让农民敢养
“养蚂蟥也能赚钱? 刚开始心存顾虑, 是合作社的保盈机制壮了胆, 才走上这条致富路的。”说这番话的是当涂县塘南镇邰桥村农民夏为红,2015年加盟创源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4亩养殖面积,一季亩产蚂蟥250公斤, 亩纯收入2.2万元。
2013年, 王邦神放弃逾十万的年薪,从城里的一家公司辞职返乡创业养蚂蟥, 很快成为致富能手。旺盛的市场需求,坚定了做大做强的决心, 他挑头成立马鞍山市创源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尽管如此, 不少人对养蚂蟥还是心存疑虑。
于是, 合作社推出一套独特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养殖户按协议约定共同投资养殖水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合作社以水蛭苗种、水蛭药品、螺蛳实物、水蛭养殖箱、技术人员投入出资。养殖户承担合作期间的工人工资及其他技术转让费、辅助材料、土地租金并实际出资对养殖场地进行建设。出资比例各占50%,水产的所有权归属双方按投资比例共有,如出现投资亏损,所有亏损部分由合作社承担。
保盈不亏的机制, 让加盟养殖户后顾无忧, 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
技术创新——让农民好养
“养蚂蟥是新兴的特种养殖业, 没有现成的养殖经验, 要扩大养殖规模, 首先要让农民觉得好养。”王邦神说。
2014年至2015年,合作社先后承担了当涂县科技计划项目“水蛭高效养殖技术引进与集成示范”及“宽体金线蛭新品种引进”项目等,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过认真实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后来, 又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一起成立了水蛭养殖新型模式研发基地,目前已经申报专利31项, 开发出网箱、吊箱养殖新技术, 不占用农田能养, 池塘深水也能养。为此,合作社还创办了水蛭养殖专用网箱厂, 为社员提供可靠的设备。
水蛭的饵料主要是螺蛳, 为了攻克饵料不足的难题, 合作社在江西投资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螺蛳养殖基地,为水蛭养殖所需的饵料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与此同时, 总结出一整套易学好懂的技术要领。
以农民为主体开展的技术创新, 让养殖户增产增收,社员亩均增收7000多元。合作社获 “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18年11月份成功在新四板挂牌上市。
市场拓展——让农民愿养
没有卖不掉的蚂蟥, 王邦神是听着这句话入行的。当时, 王邦神在一家公司任采购经理,一次业务培训让他认识了国内一家上市药企的采购经理,对方聊起他几年前曾去当涂收购过野生水蛭,现在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野生水蛭资源匮乏,未来将由人工养殖水蛭来满足市场需求。6年来, 此言不虚,蚂蟥一直处于卖方市场, 合作社与国内6家上市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在居安思危中, 王邦神悄悄地开始了蚂蟥应用市场的开拓。那是在和广东一位餐饮协会会长的闲聊中得知, 因蚂蟥具有中药价值, 什么都敢吃的广东人有用来煲汤的, 口感如海参。于是, 双方一拍即合, 在广东建立了一家养殖基地, 专供广东餐饮市场。第一年就卖出700万元的销售收入, 利润率比药材市场高得多。
线下不愁卖, 王邦神却不惜投资搞起了网上销售。网上销售针对的是小客户, 量尽管只占到20%左右, 利润率却很可观, 足可维持运营成本, 是赚取未来市场的又一布局。
今年,王邦神又做出一个大动作, 拟和一家上市药企合作,投资1.2亿元, 在塘南镇新上一个水蛭深加工项目, 提取蚂蟥素, 提高产品附加值。展望未来,30岁的王邦神表示,将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水蛭养殖基地,建立自己的水蛭产品深加工工厂,辐射带动更多养殖户,最终实现共同致富的创业梦想。
新闻推荐
近日,当涂县住建局结合住建行业工作特点和实际,在住建系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建设领域安全稳定,推进建筑、房地产...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