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当涂新闻 > 正文

产业为上 乌溪镇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9-02-15 09:43   https://www.yybnet.net/

农历的年味还未散尽,乌溪镇的蟹苗就已穿上“嫁衣”。本周末,乌溪首届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艺术节暨第四届蟹苗节正式起航,乌溪蟹苗又将远嫁他乡。

乌溪,位于当涂县城东南部,地处两省(安徽、江苏)四市(马鞍山、芜湖、宣城、南京)接合部,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乌溪产蟹苗,一只只蟹苗不仅驮来了乌溪人的好日子,也撑起了产业集群,成就了“中国优质河蟹苗种第一镇”“安徽省蟹苗养殖专业示范镇”等美誉。

蟹苗是乌溪的支柱产业,而在当地,敲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除了蟹苗这把“金钥匙”外,还有服装加工、仪表制造这两张“优势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七成刹车仪表产自乌溪,乌溪产的服装远销欧盟国家。

□文/王永霞图/王文生

这几天,乌溪镇一心村蟹农张先荣也在等待天晴卖蟹苗,而他的妻子朱丽萍则在为元宵节后上班做准备。朱丽萍在家门口一家服装厂上班,一年能挣4万多元,再加上张先荣养蟹苗年收入10万多元,这个小家庭的日子很好过。

男人在家搞养殖,妇女进厂当工人,在一心村,像张先荣这样的家庭非常普遍。该村党总支书记刘胜利介绍,乌溪镇工业园区就在他们村里,园区内有18家服装企业,4家仪表企业,村里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乌溪镇另一张产业名片是服装加工,有“皖南服装加工第一镇”之称。全镇共有大小服装加工企业近50家,年人均工资约6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本地及周边群众就近就业,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乌溪服装加工业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服装设计、制作、销售,拥有较为稳定的国内外市场,并开始创建自主品牌,显现出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全镇80%的工业产值、三分之二的工业税收均来自于服装加工业。

服装厂的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但镇上的仪表厂却早已机器轰鸣,订单一个接着一个。乌溪镇拥有仪表制造企业14家,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所产仪表品种已达50多个系列1200多种规格,因具有过硬的技术与产品质量,乌溪镇的仪表产品不但畅销省内外还走出了国门,远销欧美市场,中国大货车刹车仪表七成乌溪造。因此,乌溪镇也被誉为中国大货车刹车仪表第一镇。

蟹苗培育、服装加工、仪表制造三大产业的兴起,吸引了九成打工者回乡创业就业,昔日的“空心村”没有了,一度沉寂的集镇也开始繁荣起来,出现了上无空巢老人、下无留守儿童的喜人景象,一跃成为乡村振兴先行镇。

乌溪镇党委书记于向阳介绍,乌溪把优质河蟹苗种培育、服装加工、仪表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三驾马车”,2018年全镇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4.48亿元,增长14.86%;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增长120%;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9.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江南富庶地,水乡和谐园”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时维二月、序属初春,天气虽然寒冷,但对乌溪镇七房村村民来说,却早已进入了暖春,这两天心里热乎乎的。“这个周末蟹苗节就开幕了,一年的忙碌终于等来了收获。”蟹农们的脸上挂满笑容,今年势必又是一个丰收年。

“乌溪蟹苗”俏销,乌溪人切实把小蟹苗做成了大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大收益。为了打响乌溪品牌,促进蟹苗销售,展示乌溪形象,从2016年开始,每逢蟹苗上市时节,乌溪镇都会举办蟹苗节,吸引了四方游客。往届蟹苗节期间,游客不仅能观摩乌溪蟹苗培育全过程,还能现场看大戏,乘船泛舟碧波之上,饱览水乡风土人情。今年是乌溪举办的第四个蟹苗节,将于2月17日在七房村开幕,一直持续到4月份。

今年的蟹苗节以“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为主题,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蟹苗节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现场除了可订购蟹苗外,还为马鞍山市级水产良种场和优质蟹苗示范户进行授牌,另外还将举办蟹苗供需对接会、蟹苗产业提升研讨会、乌溪镇乡村振兴摄影展、“蟹家乐”评选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2019年是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为了提振全镇百姓乡村振兴信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本届蟹苗节也是乌溪首届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艺术节,届时将举办乡村振兴农民文艺汇演,打造别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并展开乡贤话乡村振兴大讨论,邀请乌溪籍在外知名人士参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情况,为家乡振兴出谋划策。

连绵的阴雨,推迟了蟹苗的上市时间。这几天,七房村蟹农王成荣家的电话不断,客户们都在催,但他不得不一遍遍回复“再等等、再等等”。从1998年开始养蟹苗,20年来,蟹苗改变了他一家的生活。

以前他只是一个代课教师,拿着140元的月薪,一家人生活都成问题。1998年,看着老支书刘文尚养蟹苗挣到了钱,王成荣也动心了。第一年养了两三亩田蟹苗,挣了一万多元,相当于代课教师十年的工资,他这才发现养蟹苗确实划得来。

尝到了甜头,王成荣开始扩大养殖面积,家里的田地有限,他就流转村里的土地。“现在养殖面积达25亩,每亩纯利润50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甚至达到七八千。” 王成荣笑着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盖了3层小洋楼,承包了垂钓中心,今年还开了家农家乐,这几日天天客满。

在七房村,像王成荣这样靠养蟹苗走上致富路的人还有很多。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兵说,七房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蟹苗,几任村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蟹苗当成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目前村里有“3个95%”:即全村从事蟹苗养殖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5%,蟹苗养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蟹苗销售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95%。

把小蟹苗做成大产业。近年来,乌溪镇在河蟹苗种生产中采取抓政策引导,促规模化生产;抓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水平提升;抓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抓品牌创建,努力开拓市场空间;抓宣传推介,扩大产业影响面等多项举措,使蟹苗培育成为活力强、发展快、效益好的优势支柱产业。

全镇蟹苗培育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1.2万余亩,全镇从事蟹苗培育的农户达3200余户,占全镇农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年产优质蟹苗2.5亿只,产值1.2亿元以上,每亩纯收入近8000元。乌溪蟹苗远销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7个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乌溪镇也因此荣获“中国优质河蟹苗种第一镇”“安徽省蟹苗养殖专业示范镇”等美誉,七房村还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为了进一步做强乌溪蟹苗品牌,扩大蟹苗销售,乌溪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为广大蟹苗培育户搭建平台,开拓市场,组织蟹苗购销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新闻推荐

福利中心来了“慰问团”

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通讯员潘红报道2月1日上午,当涂姑孰社会福利中心迎来了一支“慰问团”,江心乡敬老院因项目建设需要,将孤...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为上 乌溪镇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