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当涂新闻 > 正文

千古人文地 一城山水诗 马鞍山纪行

来源:蚌埠日报 2019-02-11 08:31   https://www.yybnet.net/

采石矶上李白塑像李白祠林散之书法“字为心画”□娄山文/图

从淮水之南,到长江之滨,在行进的K101次列车上,我脑海中拼凑着对马鞍山的印象:马钢,知名的大型钢铁企业;李白诗歌节,每年的诗坛盛事;中国浴都,轰动一时的城市形象宣传……

“滴滴……”,手机短信提示音把我从《张之洞》的人生沉浮中拉回到当下。“千古人文地,一城山水诗。生态福地,智造名城,马鞍山欢迎您!”——微信公众号“马鞍山智慧文旅”殷勤地提醒——你已进入马鞍山的地盘了。

机缘巧合,正读到《张之洞》书中“采石矶上,师生宾主射覆续联打诗钟”一节,讲述张之洞与幕僚、门生们于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上吟诗作对的风雅之事。采石矶“悬崖峭壁,兀立在长江岸边”“留下大量诗赋题咏”。如此江山形胜,人文荟萃!采石矶,那是非去不可了。

采石矶上思太白

采石,五彩之石;矶,水边突出的石头。

采石矶可以看作是翠螺山伸进长江的一只脚。

太白楼还在,与李白祠(唐李公青莲祠)比邻。皆依山而建,楼阁层层递升,颇有巍峨之势。

登堂入室,拾级而上,李白祠廊柱上一副对联引人遐思:

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

江心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一读再思,后人对李白景仰之意尽在其中。“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那是诗歌江湖中公认的大V啊。而“江心捉月”则是一个奇幻故事,请容我转述下导游的解说,稍加润色:

秋夜,一轮明月映照江面。李白饮酒赏月于采石矶上,酒酣耳热、诗意正浓时,突然,江中之月不见了。难道月亮被江浪吞没了?!李白纵身一跃,跳入江中——我要捉住月亮!当然,月亮是捉不住的。李白就此升仙——骑鲸飞天了……

连诗人的死亡,都诗意满满。这个靠想象衍生出的神话与浪漫派诗人李白的身份,如此相配,于是便流传下来了。而且还刻上了印记——采石矶一处险峻的岩壁,就被命名为“捉月台”。

真相当然不会如此浪漫!太白楼内有一处李白叩首老妪的模拟场景再现,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仙晚年穷困潦倒的一幕——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天意弄人,晚年的李白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缠绵病榻,登上采石矶饮酒赏月,对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史料记载,李白62岁终老于当涂。当涂距采石矶约有20公里,如今墓园也在当涂县青山山麓。

暂且放下考据癖,还是读诗吧。对一个伟大诗人最好的缅怀,就是去读他的诗或赞他的诗,恰好这里都有,于是便移步换景,一路读下去:

“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自公一去无狂客,此地千秋有盛名。”

“楼压惊涛,万里江山供醉墨;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

……

仰慕追随李白的人如过江之鲫。采石矶上有处林散之艺术馆,草书大家林散之就是李白忠实的粉丝。林散之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能葬在采石矶上,与李白做邻居。有情有义的马鞍山人满足了他的遗愿,为他修了墓,还建起了艺术馆,成就了一段“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的佳话。

林散之艺术馆的主馆为“江上草堂”,还真是用茅草覆盖屋顶,让人联想起成都的杜甫草堂。其内各室陈列着林散之不同时期的书法佳作,一路看下来,想到了八个字“返璞归真、意趣天成”。选登一副字,以佐证之。

“大脚印”前遇将军

将军者,何人?常遇春是也。

常遇春为怀远县常坟镇人。数年前,借《走进古城镇》主题策划之机,曾探访过古镇常坟,特地去瞻仰了常遇春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墓园——“遇春园”(注:常遇春之墓在南京紫金山北麓),对享殿匾额上“勇动风云”四个字,至今印象深刻。

没研究过明史,但读过几本《明朝那些事儿》,的确,勇猛敢战是常遇春戎马生涯中最鲜明的特点。

沿采石矶燃犀亭西侧的陡峭石阶,扶铁链下行,见一巨石悬空横出,飞临江面。巨石边沿处深嵌一巨大的脚印,目测约半米长,脚印后跟处的岩石还掉了一块,就像被用力踩掉了似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大脚印”了。

留下如此“大脚印”的,想来应是盘古、夸父、大禹之类的神人了。但其主人竟然是常遇春,有点怪怪的、不真实的感觉。

还是权当故事听吧。常遇春是个超级自信的人,“尝自言能将十万众”,于是军中称其“常十万”。至正十五年(1355年)6月,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在采石矶战役中,面对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眼看离岸边越来越近,常遇春用竹篙在江上一撑,纵身登上采石矶,冲入敌阵。元军为其神勇而心生胆怯,纷纷溃退,长江防线就此崩溃。这一幕,令我不禁忆起了《拯救大兵瑞恩》中奥马哈海滩登陆战。

踏石如泥,大脚印留下了常遇春“勇动风云”的足迹。这既是后人对常遇春的“神化”,也暗合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与颂扬。

据说,朱元璋对常遇春十分欣赏,在其英年早逝后,特地赋诗云:“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当涂——“当作涂山”?

历史长河中,蚌埠与马鞍山都属“小字辈”。

蚌埠走过百年,马鞍山才60岁露头。“在安徽一直有铜墙铁壁之说……”当地媒体人介绍,1956年,铜陵与马鞍山同时批复建市,是“一张纸”上的同胞兄弟。

那么,在没有马鞍山之前,贵方宝地如何称呼?“叫当涂。”追问,为何称“当涂”?“有一种说法,是当作涂山之意。”

涂山?就是淮河岸边的涂山吗?长江与淮河就这样奇妙地牵起手来。还想再细问,主人起身敬酒去了。于是疑问留在心底,带回蚌埠。

求教于本土文化学者李焕俭,他梳理出了这样的历史脉络:涂山历史悠久,名播九州。西汉以涂山为名设当涂侯国。东汉废当涂侯国为当涂县。三国废当涂县,西晋又复设当涂县。哦!原来,我们脚下这片热土,曾经也叫当涂啊!

东晋南渡,当涂县的老百姓为避北方战乱,纷纷南逃,流徙到江南丹阳郡于湖县(今属马鞍山)。离乡背井,没有治所的当涂县令,只好在马背上、客栈里办公,成了“流亡政府”。当时,朝廷里的大部分官员也是从北方逃亡到江南来的,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就奏请皇上把于湖县的土地割一块给当涂县。从此,当涂县就在江南落地生根。如此说来,是当时土著的马鞍山人收留了流亡的“客家人”——淮河儿女。

涂山脚下、淮河岸边的原当涂县,由于人口流失,城池荒废,相继改为马头郡、马头县、荆山郡。隋朝一统中原,曾以涂山为名,废郡设涂山县。唐武德年间,朝廷又将涂山县并入了濠州钟离县。从此,淮河岸边再无当涂这个县名。但侨置到江南的当涂县却红火起来。当涂侨民把家乡淮河流域先进的冶铁、造船、农耕、养殖等技术带到了江南。江南的当涂生产发展,民富县强,县名越叫越响,城池越建越美。侨置的当涂县城后来竟成了军、州、路、府的治所。连先设立的于湖县都被废去,并入侨置的当涂县了。

光阴流转,到了1956年,又从当涂县划出一大块土地,设立了马鞍山市。市带县后,当涂县成了马鞍山市的辖县,直至今日。

据说,当涂人始终不忘祖籍之地淮河岸边的涂山。每当蚌埠人或怀远人到了当涂县,当涂人常欣喜地说:“老家来人啦!”

一部流民迁徙史勾连起了蚌埠与当涂:当涂人的根原来就在淮河岸边的涂山啊!

作为一个古“当涂”人,我试图从马鞍山人口中辨别出“乡音”来,但却只能是徒劳,或许是时间抹去了痕迹。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吧。我想。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

马鞍山,真有一座马鞍形状的山吗?提出这个问题,心中有些忐忑?有一种怕被人视为“low”的担心。有些事,不能望文生义,就像“老婆饼”一样。

“确实有形如马鞍的山。”原来,还真的有!

这里面又是一个奇幻故事,而且与垓下之战的项羽有关。

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在请船夫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奔腾嘶鸣,马鞍落地化为山,马鞍山由此得名。

行旅匆匆,没能得见“马鞍山”的真容,但马的雕塑却见了几处。“聚山纳川一马当先”——马鞍山城市精神里就有个“马”字。马,或许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吧。

聚山纳川,“川”是一定要看的。于是,我站在马鞍山郑蒲港码头,眺望江宽水阔、烟波浩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就在此处。

码头上,一艘货船正在装货。走近一瞧,装载的是“和县大米”。运往何处?先从货船驳运至远洋货轮,最后运往非洲大陆。顿觉,山高水长。

郑蒲港,不仅承载着马鞍山跨过长江、拓展城市空间发展需求,更肩负着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皖江城市带崛起重要增长极等诸多战略意义。

从无到有,从平白到繁华,经过七年建设发展,郑蒲港新区城市框架逐步建成,产业规模基本形成,发展进入快车道,勾画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壮美图画。这里不仅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更是一座越来越美的新城。港口经济发展的如椽之笔,把“一片荒野”点化成了“一块金砖”。

郑蒲港与“国内段”、“国际段”逐步实现了无缝对接:首艘外籍轮停靠郑蒲港;开通至合肥港的“天天班”,至武汉港等沿江重要港口定期航线,至泉州、广州的南方航线和至盘锦港的北方航线,至上海港外贸内支线等定期班线;郑蒲港铁路正式开工建设,347国道和常合高速、北沿江高速等陆续贯通,以港口为核心的“公、铁、水、空”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

从“一阳初动,万物未生”的蓝图,变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建设热土;从河塘纵横、田埂交错的田野郊区,变成高楼林立、幸福宜居的产业新城——郑蒲港像一个神奇的魔方,昭示了马鞍山“创新驱动、开放联动”的美好明天。

“走南闯北,这里最美!”——当涂县甑山生态园颇具创意的宣传语让我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对“最美”的追求,又何止只是一座生态园呢!

新闻推荐

春满福地爱满城 2019年马鞍山市春节文艺晚会侧记

歌舞《美丽中国年》文/记者张莹余萍通讯员吴玲玲图/记者王文生玉犬献瑞辞旧岁,金猪呈祥展宏图。1月29日晚,马鞍山大剧院张...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生活活页■2019-02-01 08:30
猜你喜欢:
评论:(千古人文地 一城山水诗 马鞍山纪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