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村民展示股权证记者吴黎明摄
农民股东分红了记者王文生摄
太仓村新貌记者王文生摄
前有小岗,后有太仓。
40年前,发轫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响起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6年前,“全国文明村”太仓开创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第一例,全体村民实现“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拉开了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序幕,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赓续小岗精神,领雁乡村振兴。如今的太仓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户户住新房、家家有小车”,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太仓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84岁的陶会友依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任村党支部书记,有机会随子女到城里居住,但他就是舍不得离开村庄。40年来,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从家庭联产,到农业税改革,再到三改三变……每次改革都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太仓村的变化,身置其中,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
“太仓村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刚刚卸任村党委书记的全国劳动模范王秀凤亲历了太仓村40年的改革历程。从“无工不富”大办村办企业,成为全市第一个亿元村,到成为示范园区的“园中村”,实行转型发展。从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到率先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分红,太仓村不断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太仓村的40年,就是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在马鞍山生动实践的缩影。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任村党委书记王华锋接过接力棒,开始摹画改革开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A
改革促发展催生马鞍山首个亿元村
绿树葱茏,鸟声啁啾。凤凰山一度是太仓村的绝对高度,凤凰山农民公园则是村民桃花源般生活的标志。公园总投资320万元,建有凤凰亭、太仓亭、凤凰雕塑、农民文化活动展示厅、休闲长廊等景点,一点也不比城市公园差。如今,凤凰山变“矮”了。山下的金凤凰安置房、公租房小区的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最高的28层,比凤凰山高出30多米。
凤凰山是太仓村的地标,凤凰山的变化得益于太仓村的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因为只有农村产业振兴了,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
回望太仓村的四十年,陶会友感慨不已地说,首要的就是选准了产业振兴的路子。
“太仓太仓,八座荒岗;山上光秃秃,山下闹水荒。”是太仓村昔日的写照。老支书陶会友在任20年,带领全村群众建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行、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鱼满塘、粮满仓”的示范村,1970年成为当时芜湖地区农业学大寨典型。改革开放刚拉开序幕,一身荣誉的陶会友调任当涂县农机管理局局长,但也给他留下遗憾,那就是村民们还没有真正富起来。
好在他的后任们高举起强村富民的改革大旗,上世纪80年代初,村两委决定办工业。从1985年开始兴办村集体工业企业,太仓村经济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型发展。1994年,该村村办集体企业19家,企业、农业总产值达1.05亿元。1995年2月8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记者采写的消息《太仓登上市首家亿元村宝座》。
到了1995年,因市场和机制原因,村办集体企业经营开始滑坡。当时,国有、集体企业刮起一场“卖光”风潮。太仓怎么办?仍然是依靠群众的智慧,尊重村民的意愿,在广泛听取意见,正确加以引导,作出了因企制宜、该卖的卖、该股的股、该租的租的决策。
太仓村的实践证明,只有敢闯敢试,才能强村富民。只有脚踏实地,改革才能够不偏离方向,集体经济才会日益壮大。
B
改革惠民生股改第一村释放获得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
79岁的村民王秀文从箱底翻出一份红色股权证,已经6年时间了,说起当时领证时的心情,王秀文说,那叫一个激动,和村上3746位村民一样,大家从来没敢奢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真能成为股东。王秀文全家共9口人,根据村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实行“人口股”,每人4股,每股1000元,全家享有36股,股份总额3.6万元。从那年起,年年都有分红。
从村党委书记任上卸任不久的王秀凤被村民们称为“股改第一人”,回忆起股改的初衷,王秀凤说,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到2012年底,共拥有村办经济实体24家,总资产达2600多万元,年集体收入260多万元。
“村里有钱了,不代表村民有钱。尽管村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共有,但每位村民到底享受多少,谁也说不清。”村民陶际财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回应这种看法,村两委一班人认为,要维护好村民的利益,办法就是实行股份制改革,让全体村民变股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让村民吃一颗定心丸。
人人有股份是好事,但如果方案拿不好,说不定办成坏事。村两委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5次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组长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完成折股量化工作,根据户口性质,将股权结构分为整股和半股,剩余为村集体管理和建设费用等;股权到人方案也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有了民意基础,依法组建了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引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合作社每年将收益的60%用于股权分红,40%的红利用于发展。村民变股民,月亮变馅饼。五年来,全村村民分红1700多万元,人人都分享到改革红利,村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太仓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今已成为全省的一个典范,其样本意义在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时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必将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磅礴力量,把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C
改革谋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迈新步
“未来五年,村里将增加对农民创业园投资,扩大农民创业园规模,进一步盘活村级固定资产,将非经营资源性资产变成资金,把资金转成经营性资源资产,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性资产作用,创造最大效益。”太仓村新任党委书记王华锋当选讲话话音刚落,村民们的掌声结结实实地鼓了起来。王华锋说,掌声是对改革的认可,也是对改革的期待。
强村富民靠改革,乡村振兴还是要靠改革。这是太仓村的实践升华,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就产业振兴而言,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太仓村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目前村里己有3000亩土地被征用,约占全村面积1/6,村集体提留征地补偿款2800多万元,随着土地越征越多,村集体提留征地补偿款会越来越多。“这笔钱不能分光,更不能用光,要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股份蛋糕做大。”村两委成员达成共识。已开工建设的农民创业园,规划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多为多层标准化厂房,最高6层。由村里投资建设,采用租赁招商的运营模式。
对未被征用的4000多亩土地通过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户流转自家土地集中经营,按照每亩500元入股,流转年限为14年,成立太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运营的模式,变资产为资本,市场化运行,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流转土地通过公司化经营模式,发展规模化现代高效农业。按照开发功能定位,2000亩建稻麦种子基地,1000亩建优质粮油基地,1000多亩建反季节蔬菜基地。太仓村还组建了“四公司三合作社”——劳务公司、园林公司、物业公司、神农种业公司、太仓蔬菜专业合作社、龙升合作社、农资合作社。
乡村振兴风起云涌,改革开放克艰攻难。太仓村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树立起一座精神地标。
致敬改革!祝福太仓!
记者吴黎明
新闻推荐
近日,当涂县公安局巡防大队联合指挥中心、刑侦、治安等部门深入城区汽车东站等地开展群众安全满意度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中...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