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电动车引发的意外火灾事故往往容易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7月16日,在位于政务区南二环某小区,一住户在地下车库启用电动车时突然电瓶自燃,随即发生火灾。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合肥很多小区存在此类现象,为了给电动车充电,私拉乱接现象触目惊心。而就在上周,省住建厅与市房产局都出台了有关电动车违规乱停放的政策和条例,从即日起至12月,在合肥市集中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清理。
一小区电动车自燃发生火灾
7月16日下午3时许,位于政务区南二环某小区38号楼负一层地下车库突然着火。据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小区38号楼的一个住户在负一层车库启动电动车突然电瓶自燃,随即发生火灾。现火情已处理完毕,所幸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老旧小区是“重灾区”
“拉飞线”充电已成常态
7月19日上午,记者在合肥市多个老小区探访后发现,居民从自家楼上私拉乱接电线给电瓶车充电的现象,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口中的“常态”。
位于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口附近的一处老小区内,很多单元楼一层的楼道下面都停放有不少电瓶车。在楼道里,记者发现了很多从居民家中悬挂而下的插线板,有一些还正接在电瓶车上充电。这些电线大多直接裸露在墙壁外面,都是从楼上窗户里拉出来的,可以随意被拉长或者移动到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固定和保护措施,安全隐患极高。记者现场了解到,小区内设置有专门停放电动车的车棚,收费标准为大的25元、小的20元,不带充电,车棚内停放有一定数量的电动车。据该小区的居民介绍,居民家中大都备有电动车,常年停放在楼道下方,充电基本靠从家中“拉飞线”。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长江中路上的一个老旧小区,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在某栋居民楼的一个单元门口,一辆蓝色电动车正在充电,充电线是从一楼家中窗户里拉出来的。在另外一栋居民楼,一辆电动车也是在楼道门口充电,接线板是通过楼上厨房的窗户拉出来,电线足足有五六米长。更有一些楼道,从一层到顶层,几乎家家都从窗户里拉出了电线。
新小区设有充电站
长期闲置鲜有人使用
在皖江东路与当涂支路交口的一个新小区内,记者一进去就看到各种大小电动车杂乱地停放在楼梯间和居民楼下,场面令人震惊。
在该小区7栋二单元楼下,记者看到了夸张的一幕——楼上垂下了一根粉色的电线,长度足足有数十米,通过电线将插线板从居民楼上引到楼下停放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充电的居民表示:“我们也注意安全,线不用的时候就收回家里,插线板还会用胶带裹起来防止漏电。”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新建小区在地下车库规划了专门的“非机动车停放处”,车库里用箭头清晰标注了“电动车充电站”的走向,然而现场停放和充电的居民甚少。据小区居民反映,小区物业在过年的时候就针对电瓶车设置好了专门的停放区域和充电设施,但多数业主还是习惯将电动车拉回所住楼层在过道内充电,甚至直接通过电梯拉回家中房间充电。”
小区电动车管理整治将集中开展
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电动车车主都应加强安全意识,尽快将车辆停放到规定区域进行充电。近日,省住建厅与市房产局都出台了有关电动车违规乱停放的政策和条例。
省住建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开展集中清理活动,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规划管理,全省将由住建部门牵头,集中部署开展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开展集中清理活动。严禁在走道、楼梯间、首层门厅内存放电动自行车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严禁私拉乱接临时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在合肥房地产管理局公布的 《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中提到,从即日起至12月,合肥市将集中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清理。
电动车火灾危害严重
应进行合理停放和充电
近年来我国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全国共接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1万余起,较前五年增长了33.3%,起火原因主要为电气故障。电动车大多在室内停放和充电,有的停放在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由于电动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物业要加强停车管理,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
家有电动车的居民注意了,尽量不要在住宅楼道和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在规定的区域进行合理安排。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见习记者 唐萌
新闻推荐
乌江老街新貌乌江民俗花船表演姜孝红和陈兆兴一起给花浇水丹阳苏皖两省一条街■记者王永霞柴胜松黄莹■通讯员刁俊奇余华...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