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人
(接6月9日)元朝灭宋后,结束了诸国并立的局面,形成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北极漠北,南到海南,都入于版图。《元史·地理志》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元朝的建立,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意义是重大的。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元朝的存在时间是短暂的,自公元1271年至1368年,只有97年,不到百年,池州杏花村也饱受沧桑之变。
在元代诗人中,最值得一书的是贵池人曹天祐,在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曾任池州路教授。尤其是他的《杏花村》诗,是自唐朝杜牧以来,在现存的文献中,能见到的直接写杏花村的诗歌:“久有看春约,今才出郭行。杏花飞作雨,烟笛远闻声。旧踪寻何处?东风暖忽生。酒垆仍得醉,倚待月华明。”
当然,曹天祐的《秋浦宛似潇湘洞庭图》,也值得顺手记下来:“李白昔爱秋浦县,万里长江看匹练。何年写作秋浦图,一幅烟云三尺绢。挥毫泼墨如有神,至正以来无此人。匡庐矗帆等眉睫,点染不数桃花津。波涛一望中天泻,小艇乘风似奔马。黄河远听疑若闻,海海抱澨近洒洒。我尝携此走畿甸,万浪千涛眼中见。独记都门送别时,回头即睹长江面。归来重展向高堂,乡邻大小携壶浆。欲借浦图一观看,江南江北云茫茫。”在这首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挥毫泼墨如有神,至正以来无此人”;“归来重展向高堂,乡邻大小携壶浆”等诗句。“至正”是元末元惠宗的年号,交代了此诗写作的时间。“乡邻大小携壶浆”诗句,池州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
在元代诗人中,除曹天祐外,还有贡奎、陶安、萨都剌、陈雷颐、杨少愚、刘天孚,曹应庚等,都在池州留下了许多诗篇。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号云林,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元代文学家。元泰定中官集贤直学士。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任池州路教授、齐山书院山长,对池州山川风物吟咏较多。贡奎的杏花村《铁佛寺》云:“铁佛铸成因人计,崖碑读尽一空名。茫茫大梦谁先觉?趺坐无言听竹声。”贡奎的《春日呈郡守陈秋冈》云:“翠微亭下独游时,肠断风流杜牧之。寂寞年来有遗事,江山分得使君诗。”贡奎的《登齐山》,还有“山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我来严冬初,俛仰一今昔”诗句。
陶安(1315-1371),字主敬,太平(今安徽当涂县)人,元至正元年(1341)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于池州境内题咏最多,池州郡城西郊杏花村有其诗,如《秋浦西郊》:“天风招我游池阳,飞步郭西十仞冈。笑把九华颜色好,怪来衣似绿荷香。”
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在《天锡集》中,有萨都剌《梦登高得诗二首》,其一云:“登高远望四山齐,何处风流杜牧之。白贮曾听松下唱,紫箫远向月中吹。野云雨过留行迹,芳草春深有断碑。梦里胜游闲记得,翠微亭上写乌丝。”其二云:“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万壑泉声松外出,数行秋色雁边来。文章小杜人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山路行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绣春台。”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池州杏花村均遭受过战争的洗礼,尤以元末明初为烈。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军兵力结集两淮;四月,江西行省平章星吉,攻占红巾军周驴部占领的池州;夏季,又攻下红巾军的要地江州;九月间,农民军大举反攻,收复江州,斩星吉。元至正十三年(1353)三月,红巾军以十万之众,夺取池州,与江浙行省兵激战,不能制胜;五月,元军调动各路官军,对天完红巾军展开大规模的围剿。
据《杨氏宗谱》记载,元代诗人杨少愚有《齐山书院》诗曰:“桃李纷纷化雨中,草莱也得被春风。旁人尽道齐山好,谁识乾坤造就功?”在战火纷纷的年代里,“桃李纷纷化雨中”,池州十里杏花能幸免吗?
60、明代诗芬先沈通
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推翻了元朝。1368年,夏历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徐达领兵攻下元大都,明太祖改大都名北平,以应天府为南京。元顺帝北逃。
明朝,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明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历经276年;比唐朝289年,稍短一点;比清朝267年,要长一些。明代期间,池州杏花村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在诗歌方面,迎来了一个繁荣期。其中,在杏花村有较大影响的明代诗人是:沈通、沈昌、张思曾、顾元镜、方元美、林古度、刘始菖等。
沈通,字德亨,贵池县鸾乡人。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荐官滎阳令,邑志列之贤哲。明代诗人。其子沈昌,也是明代诗人。《杏花村志》卷之七,有沈通《题友人西郊书屋》:“卜筑城闉外,居临杏坞西。桑麻深绕屋,桃李闹成蹊。种竹开新径,移花带旧泥。小园闲坐处,幽鸟一声啼”。诗中“杏坞”二字,格外醒目。
沈昌,《杏花村志》卷之四“人物”有传:“沈昌,号埜航,鸾乡人。弘治间,以岁荐延试第一。不乐仕进,归隐梅山下。其自题诗曰:‘我是梅山旧主人,寒香惟我得平分。年年分得知多少,欲献君王羞自云\’。所著有《池阳怀古》,诗合前后两集,共二百首,杏花村名胜俱有题咏。长林杨暹得之,村塾余录而传之。”沈昌有《杏花村》诗:“杏花枝上著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沈昌还有《秀山驿》《铁佛寺》《杜坞》《题贡院》《三圣庵》《栖云庵》等诗。
张思曾,字对华,池州青阳人。明代诗人。登嘉靖己酉贤书,官鲁山令。张思曾有《罢官归里经杏花村故居》:“鲈肥方返棹,怅望此村幽。故里翻成客,名园作废丘。难逢小杜辈,喜共老僧游。红杏曾余几,重来问酒楼。”
清人郎遂《杏花村志》卷之四“人物”有顾元镜传:“顾元镜,字韵弢,归安人。天启未,守池州。文采风流,以杜牧、欧阳修自比,登山临水,有康乐风。建杏花亭于村中,建阆亭于齐山湖,同僚属饮酒赋诗。时江南熙皞,政事画一,略无更张,吏民便之。崇祯未,复为池、太道,声誉悉如治邦时。又十余岁,留仕粤西以终。”《杏花村志》卷之七,有顾元镜五言律诗《杏花村》:“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远山层作画,好鸟解吹箎。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卮。”在这首《杏花村》的诗题下,清人郎遂又注:“顾元镜,韵弢,归安人。天启末,出守池州。崇祯间,复为观察使。文章、政事,至今犹传颂之。详见传。”顾元镜这首《杏花村》“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诗句,已成为明代池州杏花村的名句。尤其是“牧童遥指处”,成为经典,并流传很广,影响到山西汾阳杏花村。
方元美,字旋吉,祁阳(今湖南祁阳)人。明代诗人。常与池州同郡王良相、陈士祥、吴光裕等诗友,相聚唱和,其作品为后人珍藏于杏花村。池州太守顾元镜,常读其诗,也十分赞赏。《杏花村志》卷之七,有方元美七言律诗《雨中经杏花村问黄公故迹》:“酒泉太守醉乡侯,红杏村前觅故丘。实计青山留粉黛,虚传黄鹤换春秋。抱琴今古谁知己?荷锸西东笑浪游。天道清明人事旧,祇今风雨欲谁求?”《杏花村志》卷之八,有方元美五言排律诗《过杏花村谒铁佛听诸比丘谈经》,最后两句为“逃禅能不醉,路出杏花村。”
林古度,字茂之,晚号乳山,尝游杏花村,留存题咏。《杏花村志》卷之五,有林古度七言绝句《杏花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亦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留城外杏花村”。
在《杏花村志》中记载明代诗人太多,不能一一介绍了。在这里还介绍一位诗人,叫刘始菖,字昌石,杞县(今河南开封)人。崇祯七年(1634)状元。《杏花村志》卷之五,有刘始菖七言绝句《杏花村怀杜牧之》:“阿房赋就已争奇,犹忆武陵搢笏时。省得青楼薄幸意,伤心岂但杏花枝。”刘始菖这首七言绝句,耐人寻味。
新闻推荐
每一刻,遍布全市的四级电力监管人员,只需掏出手机拍张照片,便可将隐患信息上传至微信巡查平台。收到平台信息,供电部门运维人员立刻赶赴现场,对隐患进行处理,确保全市用电“安全网”织密扎牢。每一天,通...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