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公路通往海拔1200米的村民家
◎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明艳 摄影报道
“公路硬化送温暖 扶贫帮困见真情”“热心为民”“为民办实事 服务老百姓”,在叙永县黄坭镇安定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厅里,除了村民送给村委会和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三面锦旗,还有村贫困户杨正兴亲笔写的感谢信。安定村近年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让村民们最感动的就是给住在山上的村民修通并硬化了公路。
安定村由原来的黄坭镇福来、六坳、安定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自2017年以来,安定村争取项目资金679.9万元,完成村上共19.2公里公路硬化,基本实现社社通。
水泥公路通家门 运输更方便
谈到以前公路还没硬化时的困难与不便,春光村二社村民赵谏荣有点感慨。
2018年,由政府出资,将安定村一社村民聚居点的公路硬化,通往赵谏荣家约800米的毛坯公路也实现硬化,他们家的车随时可以开到自家院子。
赵谏荣家已经开了近20年酿酒小作坊,并利用酒糟发展起养猪、养牛、养鸡产业,家庭收入一直不错。不过,赵谏荣说,他们家两三天就需要拉一次煤炭,每年都需要运酒、卖猪等,以前泥路路滑,上山的第一个坡约30度,他们大多是出钱请人搬运,既费力气又花时间。现在不管天晴下雨,出行、运货都十分方便,他们家每月能节约上千元的货物搬运费。路修好了,运输方便了,他们社社员集体给村上送了一面锦旗表达感谢。
蜿蜒公路通山顶 村民好欢喜
杨正兴家以前是黄坭镇安定村住得最高的一户,海拔在1200米左右,房屋建在深山里,交通十分不便。2018年10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们家搬入了安定村的集中安置点,新房建在同一海拔的山上,但上山的毛坯公路扩宽至4.5米,并实现了全面硬化。
午后,79岁的杨正兴坐在新房屋前晒着太阳。聊起上山的路,他想起很多年轻时候的事儿。“家里锄头坏了,上街修个锄头就得花一天时间。”他记得,2009年,生产队组织大家挖毛坯公路,他们用锄头、铁锹等挖路,上山的毛坯公路挖了3年时间。毛坯公路建成,由于坡陡、路滑,没有车愿意上山,他们下山到黄坭镇需要走两个小时。
“现在跟以前大不相同了!”杨正兴说,现在政策好,以前下山必须穿长筒靴,现在穿布鞋就行。孙子走水泥路下山上学干净、安全,他一直教育孙子努力读书,长大后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报党恩。
新闻推荐
码头更繁忙 发展添动力 访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调度班长
在叙永赤水河畔,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不知火。来来往往的拖车,不停运转的桥吊,位于龙马潭区的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呈现一片繁...
叙永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叙永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