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达的“西达生鲜”店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实习生 李洪名 莫林静 摄影报道
“在城区开了3家生鲜连锁店,春节后将开第4家……2018年的目标是在江阳区和龙马潭区开10家店,并在其他区县帮助残疾人士开加盟店若干家。”为了能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陈西达定下了目标。目前,他在城区开设的3家生鲜连锁店,已让6名残疾人实现自力更生。
开设生鲜连锁店
帮助更多残疾人
1月3日上午,在江阳区灏景花园,川江都市报记者又见到了躺在床上的陈西达。他曾经是个健康的人,却在2010年被一名跳楼者砸成高位截瘫,后半生再也离不开床和轮椅(本报曾多次报道)。那一年他才43岁,上有老下有小。
一个健康的人突然间成了残疾人,身体的疼痛和生活的窘迫,一度压得陈西达喘不过气来。“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过活的人,还能做什么,怎么才能活下去?”他成天思考。
但陈西达并未怨天尤人,他很快振作起来,决定用5年时间去证明一件事:即使残疾了,自己也能养活自己。
濒临绝境的时候,陈西达利用某网站二手交易信息挣到了300元钱。这让他重拾生活信心,也看到了希望。
“2013年,我把以前的债务还清了,还有了些积蓄,我现在不仅生活得很好,还能帮助到别人!”陈西达满足地说。
2017年11月,陈西达在江阳区长江花园开了第一家“西达生鲜”店,很快又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生鲜连锁店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他说,出事这些年,通过网络认识了许多朋友,全国各地都有。
陈西达的生鲜连锁店有些与众不同。
店名取“生鲜”二字,是因为这些农特产品除了来自于本地乡村,如叙永高山的蔬菜,古蔺的腊肉、面条、玉米酒等,还有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特产,如东北大米、云南岩蜂蜜、大凉山山药、黑龙江木耳等。“都是来自各地的天然土特产品。”陈西达说。
更为特殊的是,其中有很大部分农产品来自于残疾人家庭。陈西达不仅对残疾人家庭提供的农产品照单全收,其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上略高一些。
陈西达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头猪为例,可以让这些残疾家庭多收入800-1000元,自己也有微利。
陈西达盘算着帮残疾人家庭将鸡蛋、家禽、腊肉等土特产卖出去,让他们有收入。这些泸州土特产,经陈西达线上推广,销往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陈西达在线上收集各类土特产品需求信息,各地爱心人士主动帮他备好货,然后交给他。福建莆田的小梁和黑龙江网友“飞哥”热心地做起了陈西达的代购,将泸州土特产销往当地。小梁说:“了解到陈西达的经历,我愿意帮助他。”
2017年,陈西达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注册了四川西达自强贸易有限公司,计划将农特产品卖到国外。
员工们身残志坚
靠劳动赚钱生活
陈西达在线上做销售摸索出经验后,带领龙马潭区的游洪林、江阳区通滩镇的赵书洪、纳溪区的刘传成等残疾人士做起了微商。“他们每月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陈西达说。
残疾人士有了困难,也愿意来找陈西达,他们亲切地称陈西达为“达哥”。现在,他们中的6个人已经在“西达生鲜”店上班了。陈西达说,残疾人连最基本的生计都是大问题,想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开设实体店,就是要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岗位。
游洪林因交通事故,现为肢残二级。如今,他驾驶着残疾人专用的三轮车,当起了配送蔬菜的“外卖小哥”。每天工作2个小时,一月下来可以挣600元。
倪英小时曾患小儿麻痹症,现在带着一个孩子,除了政府给予的补助,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目前,倪英在西达生鲜店当起了“掌柜”,解决了吃住问题,此外还有保底1000元的工资及业务提成,一月能收入1500元左右。“达哥还为我们购买了‘五险一金\’。”倪英说。
2013年,黄萍因一场车祸不幸失去了左臂,也失去了工作。不久前,陈西达在“西达残疾关爱群”发布了招聘信息。黄萍应聘成为金洲国际“西达生鲜”店的“店长”。说起现在这份工作,黄萍用4个字表达了她的感受:“开心愉快!”
残疾人士王先杰、付厚元承担了组织货源的重任,成为“西达生鲜”连锁店的“采购经理”;另一位残疾人肖龙则负责打扫卫生。
陈西达说,残疾人行动不便,为了方便这些员工,每个店都是就近招聘。今年,他的目标是在江阳区和龙马潭区开10家店,并在其他区县帮助残疾人士开加盟店若干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虹)12月26日,记者从市文体广局获悉,未来泸州电影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从2018年到2020年,泸州市还将规划建设多家电影院,尤其是在没有电影院的区域规划建设电影院,以满足市民逐步上升的观...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