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叙永新闻 > 正文

一个农民眼中的“金山银山” 贷款900万元造林造出绿水青山

来源:泸州日报 2017-12-11 21:0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记者 简放鹏)叙永县后山镇三斗米村村民王文甫矢志造林,21年累计向银行贷款900万元,营造杉木、柳杉林共5800亩,让昔日的荒山、光秃秃的石头山披上了绿装。这让人心生疑问:他为何要“欠着账造林”呢?

小时候,镇上、村上经常宣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王文甫产生了兴趣,便注意观看别人种树的方法。后来,王文甫只要看到枯萎的树,就会抢救,渐渐救活了许多树,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念完初中后,由于家里穷,没有能力供其念高中,王文甫就决定留在家乡植树造林。

王文甫的父亲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但王文甫坚信,植树造林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打造美丽的生态乡村,造福村民。

1988年,王文甫开始承包土地种树。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租种的土地是荒地,有的是“只长石头不长草”的不毛之地,咋办?王文甫在石漠化地带覆盖一层土,将柳杉的树苗种入石头的缝隙里。柳杉的适应性强,只要有泥土,就能够生存,且存活率比一般的树苗高。

但王文甫遇到的更大困难是缺少造林资金。起初,因其造林林场规模小,银行不愿贷款,王文甫只能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亲朋好友知道王文甫讲信用,都愿意借给他,有的甚至把房产证借给他作银行贷款抵押。

直到2000年,王文甫的林场面积达到2000多亩,形成了规模。王文甫用林权抵押,贷款300万元。20多年造林,王文甫从银行已贷款900万元。

造林规模大了,形成新的压力。“每个月银行的利息都要几万元,还加上基地二三十万元的管理费。尽管压力大,但不能把基地卖了。不能把植树造林搞成种庄稼,种植一季收割一次,收割干净之后又种下一季。” 王文甫说。

好在柳杉市场走俏,让王文甫更有信心:“我的柳杉长得好,等下一批林子成材,就可以砍伐增加收入了。”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王文甫开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以补贴造林基地的支出。

如今,造林基地的好处初显。“我们将土地租给王文甫后,还可到他的基地打工增加收入,基地上少则一二十人,多则70人。劳务费从10多年前的每人每天5元,涨到100元左右。” 村民胥绍奇笑着说。

更重要的是,造林基地的“绿色天地”变大,全程徒步巡查一遍需要10天时间。基地到处都是青幽幽的,野猪、山羊都来了,近20年不见的斑鸠、野鸡、野兔也出现了。

新闻推荐

医联体成员单位声音: 叙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黄嵩

以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与我院有不少合作,如专家指导、医疗技术培训等。建立医联体合作后,两家医院机构的合作关系更紧密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三乙医院评审专家组,助推我院创建三乙医...

叙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叙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农民眼中的“金山银山” 贷款900万元造林造出绿水青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