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叙永新闻 > 正文

叙永县 脱贫攻坚催生贫困户奋进赶超新动力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6-11-24 10:20   https://www.yybnet.net/

县委书记陈景强(中)、县长唐杰(右一)在贫困户家中深入了解情况,研究脱贫攻坚举措。

县委书记陈景强深入贫困户鄢正桃家看望慰问。

“独腿勇者”鄢正桃在地里收红苕。

七旬老党员贫困户王泽怀在喂牛。

编者按

叙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0个,贫困户20394户79709人,脱贫攻坚任务尤为繁重。为此,叙永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实施“脱贫摘帽”工程、“产业强县”工程、“宜居宜游”工程、“依法治理”工程、“开放引领”工程。

当前,叙永全县上下脱贫攻坚行动激战正酣,势在必胜。在这场力度空前的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也催生了众多自力更生、奋进赶超的贫困户,广泛凝聚起该县加快建成乌蒙山片区精准脱贫示范县的强大力量。

“独腿勇者”耕种5份土地养4头猪

家住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七社的鄢正桃,今年已49岁,至今未婚,是该村纳入精准帮扶的贫困户。“我12岁那年父亲就生病去世了,母亲拉扯我们两弟兄长大。”鄢正桃讲述他的家世时说:“读完小学我就只好回家干农活了,现在一人独居。”

2001年,鄢正桃在巡场县一家农场干活的时候发生意外成了“独腿男”。谈起他的不幸遭遇,言语间他没有任何抱怨之意。“现在好了,共产党给了我很多照顾!”

据高家村支书何小林介绍,鄢正桃现借居在外出务工的刘姓村民家中,他自家的老屋早已无法住人。“说实话,住在这里我捡了大便宜。”鄢正桃很是乐观地透露,“主人家的土地我耕种了起来,每年庄稼收成很好。”

“鄢正桃一人种的土地面积有当地五个人的承包地那么宽,相当于他种了5份土地。”高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原东东说,“鄢正桃确实很勤劳,今年他种的红苕至少要收5000斤以上,另外还收了800多斤干包谷以及一些洋芋和蔬菜。做这么多的农活,全是他一手架拐杖、一手拄木棍干出来的,有时下小雨他都在地里干活。今年他还养了4头猪。”

目前,鄢正桃已享受了农村低保政策、残疾人救助政策和易地扶贫搬迁帮扶。有人问他:“你自己的生活起居都困难,为啥还要做那么多农活?”鄢正桃嘿嘿一声之后回答说:“困难是有,但我就始终感觉不干不行!”

七旬老党员独自撑起8口之家

年轻时候的王泽怀志向满怀,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活出一个辉煌,可谁也没有想到,拥有近50年党龄的他命运多舛。王泽怀是叙永县正东镇普市村的贫困户,现年75岁的他,同龄的老伴体弱多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三个儿子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全家生计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王泽怀膝下3个儿子,却不幸都患有精神疾病。大儿子50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二儿子状况稍轻,早年找了一个媳妇也同样患有智障,生下的俩个孩子其中一个也遗传了父母的疾病;三儿子智力二级残,今年40出头,吃喝拉撒全由老两口照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泽怀始终保持着奋勇前进的干劲。他积极发展产业,现在家里养猪2头,其中一头是母猪;养了母牛2头,养鸡200只。老王辛勤劳作,土地里一年能收获3000斤玉米,2000多斤土豆和红苕。

2014年以来,帮扶部门为老王家的老房子及院坝更换了 “新衣”,加上低保政策兜底,老王把日子过得还算有滋有味。他常说:“脱贫主要靠自己,党的政策再好,自己不努力,生活也没有意义。趁现在自己还干得动,尽量多干点,少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插秧打谷样样会 六旬老太撑起一个家

“趁着天气好,要赶紧把地里的红苕挖回家,挖迟了容易坏。”眼下正是挖红苕的季节,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三社的曾凡淑老人一边挖红苕,一边给笔者聊起了她家的种植业。

曾凡淑是水尾镇广木村三社村民,一家六口,老伴患有癫痫,完全没有劳动能力。据曾凡淑介绍,女儿的丈夫在几年前发生意外去世,女儿和三个外孙无依无靠,只得回到家里一起居住。本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女儿家庭的变故负担大增。女儿在两个家来回奔波,也帮不上老人什么大忙,整个六口之家生活重任几乎全部落在了已64岁高龄的曾凡淑老人身上。

“自己的亲女儿亲外孙遇到不幸,我们做老人的没有理由不站出来啊。”为了让孩子们读上书,过上好日子,曾凡淑与女儿干起了别的女人不会干的活。耕田、插秧、打谷成了她每年的必修课。在她们的努力下,大外孙已经考上了大学,另外两孩子在村里读小学。

“现在各级领导对我们都非常关心,经常下来帮助我们,有的送生活用品,有的送肥料、种子,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变好。”据曾凡淑老人介绍,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家享受了低保政策,并种植了3.5亩糯稻,还养了4头猪,今年脱贫没问题。

“我能干一天就要坚持一天,尽自己的能力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各级领导的关心。”谈起党的好政策,曾凡淑很是感激。

勤劳夫妻起早摸黑把家持

叙永县马岭镇盘田村罗育明一家4口,三人患病,但他与妻子起早摸黑地劳作,凭着勤劳的双手和党委政府的帮扶政策,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罗育明家的不幸,是一家三人先后患病。大女儿罗远芳早在2004年就查出患有造血功能障碍疾病,长期需要到泸州的医院输血,十多年过去了,罗育明的大女儿治病不知花掉了多少头猪的销售收入。长期超负荷的劳动,让罗育明两口子也身患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疾病,妻子赵连芝更是因为无法忍受疼痛而做了手术。

据帮扶责任人、当地村干部罗晓琴介绍,春耕时节,经常看到罗育明在晚上将电筒套在头上作灯光照着插秧,有时还用竹子做成油筒照亮,晚上都在干农活。

赵连芝说:“现在共产党的政策真的很好,有时想起以前的生活都想哭,现在我们一家人在县内住院治疗一分钱也不出了,换作以前,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想脱贫只能是空想。”罗育明表示,“自身努力获得的收入才算实在,老是靠政府和别人帮助,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柴米夫妻撑起一片天

今年40多岁的刘显华是叙永县摩尼镇金榜村1社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妻子李英桂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身材也比较瘦小。由于身体原因,他们没有生育子女。结婚近20年,夫妻俩始终不离不弃。

尽管李英桂有先天的身体障碍,但收拾起家务来却有条不紊。扫地、洗衣、做饭,料理得头头是道。“每次去他们家,家里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驻村第一书记、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马小洪老师评价道。

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刘显华一家改换了“炉灶”、发展了产业。马小洪帮忙争取了3000元产业发展资金“托养2头肉牛”。今年3月,李英桂买了6头小猪饲养:“现在已经喂成了肥猪,按每头猪增收1000元计算,可增收6000多元。”算起自己的收入,再加上政府的低保补助,刘显华对今年脱贫信心满满。

自小失去双手的农妇绝不让“贫困”遗传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雄光村,有一对身残志坚的夫妻受到村民们的广泛称赞。

妻子宋高碧在婴儿时候被猪咬掉了双手手掌,落下终身残疾,但煮饭、喂猪、料理家务样样会,还要下地种烤烟、玉米,样样农活都不落下。丈夫陈天友双下肢患有严重风湿,细得跟手臂一样,无法承担重体力活。即使这样,夫妻俩仍然积极劳动、拼命打工,除了维持生计,还抚养了三个孩子。目前大儿子陈伟已经上了大学,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正在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姐妹俩的成绩都很好。他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夫妻俩已向村社干部表明决心:坚决不让这个穷帽再留给下一代。

2015年5月,陈天友夫妇一家被泸州市文明办、泸州市妇联等单位评为泸州市“最美家庭”;他们夫妻患难与共、和谐相处的先进事迹传遍山乡。

苏忠国 郑云霞 胡润林/文胡润林/图

新闻推荐

天池中学全力推进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

近日,泸州市叙永县天池中学落实四个“确保”,科学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修建教师周转宿舍,全力推进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改善教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稳定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感。该校通过落实...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叙永县 脱贫攻坚催生贫困户奋进赶超新动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