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建刚 韦旭 本报记者 李界 摄影报道
“今年我又多撒了4斤多谷种,可以多栽五六亩田,多收几千斤水稻。”近日,在纳溪区打古镇白云村,正在稻田里管护秧苗的村民谷元文高兴地说。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稻田“放了荒”,50多岁的谷元文看到附近摞荒的稻田,觉得十分可惜。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谷元文发挥自己会“犁耙铲搭”的优势,把放荒的稻田“借”过来种上了水稻。
“我种了十五六亩稻田,每年靠种水稻就可以收入5万多元,虽然辛苦点,但很有奔头。”谈到收成,谷元文满脸笑容。
“我们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将稻田向种粮大户、种植能手集中,在农机、粮种等科技助农政策上向种植户倾斜,并向他们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打古镇农业农村服务站高级农艺师邓云彬说。
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保障粮食安全,近两年,打古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200万元,整理格田、旱地近千亩,地力培肥6000余亩,修建农业生产便道4.7公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墨)4月9日,泸州市组织召开优生托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市优生托育协会的成立在全市优生、优育、优...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