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川江都市报记者 燕伟民 摄
提高引才聚才“三度”、提升职教人才“留泸率”、整合打造西部职教城(泸州基地)……两会上,围绕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及为泸州发展集聚更多人才,政协会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方均
发展职教提升高技能人才“留泸率”
(市政协委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丁菊)
“中国职业教育两高地,南深圳北邢台。邢台的职教现状是拥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58所、在校生近12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区域就业超过2万人……”市政协委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丁菊,带着调研报告来到分组讨论现场。
丁菊认为,目前泸州职教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25所,还没有1所职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5所、中职和技工院校20所,每年只有1万余人留在泸州就业。
为此,她建议,完善三级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智能制造、旅游康养、生物医疗、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群,提高西部(永泸)工匠城的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让更多职教学生毕业后留在泸州?丁菊认为,职业院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应精准对接本地特色产业、企业用人需求,招生计划投放应向泸州市内、区县及周边倾斜,加大本地生源占比。同时,各职业院校可大胆尝试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比如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酒店、幼儿园、酒城文化美食街等,不仅创新了“产学研用创”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四川产教融合育人的标杆,且每年有盈利,可以持续投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终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高质量就业、稳定性成长。
提高“三度”为泸州发展吸引人才
(市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柏珂)
提质升级打造西部职教城(泸州基地)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化院支社主委、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副处长陈显均)
近年来,泸州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支持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环境打造,为引才引智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学校由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并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市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柏珂建议,泸州市可提高引才聚才“三度”,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柏珂解释说,所谓“三度”,即提高引才聚才、求贤若渴的“彰显度”;提高人才引进、人才奖励的“精确度”;提高人才引进、人才奖励的“贡献度”。
“与东部城市和省会城市相比,泸州市在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劣势。”柏珂建议,可以集中资金设置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项目,可以在泸州最好的位置修建最好的专家别墅、人才公寓,充分彰显泸州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的姿态和态度。
柏珂建议,要针对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来梳理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科学家、教育家、管理专家、项目策划师、人气网红等,而不应单纯、笼统地以是否是“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是否是博士、教授作为人才引进标准;人才奖励应避免 “下毛毛雨”,要集中奖金重奖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通过重奖形成吸引人才、激发人才,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示范效应。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化院支社主委、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副处长陈显均建议,将泸州第二医教园区整合升级打造为西部职教城(泸州基地)。
陈显均表示,城市的发展源动力来自于产业,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人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校近70年,在医药化工、智能制造、食品饮料、机械工程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沉淀,学校在“十四五”规划方面有冲击职业大学的打算。
目前,泸州第二医教园区范围内还包括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等。对此,陈显均表示,与泸州本土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理、工、农类别,尚没有普通本科或职业本科层次以上的大学。假如对第二医教园区现有学校进行整合升格,其专业门类将涵盖化工、机械、智能制造、食品饮料(含白酒)、经济管理、数字经济、医疗器械、医卫专业、农业等。
陈显均认为,对第二医教园区进行整合提质升级,打造一所高质量的理工类职业大学,符合国家当前大力支持举办职教本科的号召,既可争创理工类职业大学的典范,助力泸州市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职业教育高地,又可弥补泸州市本科缺理、工、农类别的现状。
新闻推荐
获奖师生合影为表扬优秀、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2021年12月31日,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年...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