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蝶 本报记者 蔺艳霜
近年来,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中编办、交通运输部的安排部署,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周密组织,在精确定位、精心谋划、精准施策上下功夫,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在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上,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作为唯一市州执法机构代表,在主会场作交流发言,将泸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蹄疾步稳完成执法改革
“五到位”,实现改革平稳过渡。2020年4月,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筹备组以来,用时一个月,全面实现“五个到位”:全员整合到位、装备全部到位、监控运行到位、完成挂牌到位、履职衔接到位。结合机构职能设置,原质监站、市路政支队以及三区路政大队所有人员整体划转到新支队,原航务局、运管局参公身份人员按自愿原则调整至新支队,原从事监控工作和执法装备使用的协管人员划转至新支队,396名干部职工按时全员到位;按照改革物资划转计划,车、艇、记录仪等装备全部到位;完成1个支队指挥中心和8个大队监控中心建设,融合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公路监管、桥隧监管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五个平台,对全市两万余台营运车辆和“五大功能”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新支队于2020年4月27日挂牌成立,3天内完成下属8个大队挂牌工作;2020年5月1日起,支队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实现无缝衔接、履职到位。
“明权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支队整合交通系统4大行业行政执法职能,承担市本级及三区道路运政、公路路政及全市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执法工作;负责所辖通航水域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并按规定组织或参与道路运输、交通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职责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对各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抓执法,率先启动川渝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去年11月,川渝交通运输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启动仪式在泸州举行,开启了川渝两地交通运输“跨界+联合”执法新模式,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管理协同发展,为构建一体化交通运输治理格局迈出坚实步伐。支队成立以来,办理交通违法违规案件1555起,处罚金额1013.252万元。
抓环保,“三个率先”筑牢出川“生态屏障”。总投资约2.7亿元,在整个长江干线率先启动、全省率先完成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设项目、率先投入运行防污染设施,并开展“清单式”专项检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代表全省接受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四部委联合抽查,并获高度肯定。
抓处突,应急管理体系初具规模。整合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水上及道路交通领域、在建工程、环境保护“五大应急预案”。建立9支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应急资源共享,聘请专家13人,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船舶和车辆,强化救援力量。开展防汛抢险、危货运输事故、火灾消防、反恐防暴等应急演练9次。去年沱江洪峰过境期间排除险情66次,劝导疏散群众2700余人次,应急工作成效显著。
抓春运,“三个零”措施实现“三个零”目标。强化执法监管,开展驻站检查,加强路检路查,落实路上水上企业100%检查,实施督查暗访,压实责任、加固“防线”。春节假期,每天保持三分之二的执法力量在岗护航。以执法“零休息”、监控“零死角”、隐患“零容忍”的措施,实现了疫情“零感染”、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目标。
新闻推荐
近日,兴泸水务集团开展“5G+智慧水务发展和应用”培训,帮助水务集团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了解5G技术的背景和行业运用,以推进...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