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墨) 近日,一名在泸州学习生活的孟加拉国留学生讲述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短片《熊猫与少年:油纸伞篇》在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短片通过留学生亲手制作油纸伞的故事,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满含泸州元素的油纸伞展现在世界面前。
这名讲故事的留学生便是生活在泸州,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孟加拉国留学生——永乐。“泸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当主角讲泸州的故事,太幸运了。”正在读大三的永乐,今年22岁,身材高挑,眼角眉梢都透着活泼。自2018年来到泸州学习,永乐就深深地爱上这里,“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友善的人们。”
作为集工艺与文化于一体的生活艺术品,泸州分水油纸伞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何通过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讲好它的故事?在短片中,永乐寻访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六福的传人,跟随师傅亲手制作了一把有着四川特色的熊猫图案油纸伞。“我跟着师傅做了两天,体验了画画、铺纸、刷桐油等工序,没想到一把伞的工艺如此复杂。”永乐说,做油纸伞,每一步都要细心、耐心地完成,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把小小的伞居然蕴含了这么多文化与技艺。”
当永乐把视频和自己了解到的分水油纸伞历史,以及做伞的细节通过微信分享给远在孟加拉国的亲友们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朋友们都在转发,夸赞熊猫可爱,油纸伞精巧,大家都特别羡慕我有机会在中国学习生活。我妈妈还特地把这个故事在当地妇女组织中进行了分享,让大家都感受了一番中国文化。”永乐自豪地说。
而永乐此次能成为短片的主角,也是“机缘巧合”。“去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很多同学选择了回国。我选择了留在泸州,因为这里也是我的‘家’,我不会在发生灾难时离开,父母也非常支持我留下来。学校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我一点都不孤单,也不害怕。现在,我非常庆幸自己的决定。”对于未来,永乐也充满信心,“我要努力学习,当学成回家时,能骄傲地说,‘我是在中国学习的。’我还要将所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中国文化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能了解中国,喜欢上中国文化。”
新闻推荐
□马宁果本报记者蔺艳霜摄影报道“注意清理方向,千万别掉到电线上,更不能砸到来往的车子上!”近日,在江阳区蓝田街道复兴路上...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