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馨苒 记者 张婷) 近年来,龙马潭区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城乡结合部治理水平,逐步形成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格局。
优化建制调整,破解管理缺位问题。龙马潭区针对个别村人口“农转非”后空心化,部分社区范围边界不合理、治理面积不均衡、服务对象超负荷的问题,大力推进村(社区)建制调整优化,城乡结合部4个村改居,6个村(社区)通过拆分、范围调整以及合并的方式调整优化为7个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涉改社区平均面积由1.42平方公里减少到0.94平方公里,平均常住人口由6662户19681人减少到4452户12958人,进一步优化了社区的空间布局和服务半径。
强化队伍建设,破解力量不强问题。龙马潭区针对部分村(社区)干部能力和岗位不相适应、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借力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村(社区)100%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以交叉任职的方式进行配备,并组织111名社区工作者就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职教育,集中开展社工师专业知识培训,梯次储备后备力量。换届后,村(社区)“两委”常职干部平均年龄38.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3.5%,社工师持证达106人,村(社区)工作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完善资源配置,破解服务不优问题。龙马潭区针对村(社区)服务资源有限与驻地单位资源利用率不高、居民需求多元与社区服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全覆盖建立社区区域党委,联合驻地园区、大企业、大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培育小蚂蚁等服务型社会组织34个,引入泸州社工协会等专业社工组织,重点推进“物业+养老”试点,建设宇华豪庭、恒大华府等试点项目5个。
聚焦精细治理,破解效能不高问题。龙马潭区针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服务半径过大、集中安置小区矛盾纠纷多的问题,实施“网格化+智慧化”的治理模式,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治理体系,按照地域相邻原则划分治理网格114个,建立以网格(小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三方联动治理机制,全覆盖配备专职网格员。探索以智慧化的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安宁街道云台社区开发出“一云三台”智慧治理平台,罗汉街道航天苑社区建成“航苑之星”智慧治理系统。
新闻推荐
为促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进一步了解科学正确的育儿知识,了解学校的课程理念、教育...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