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锐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3月12日,笔者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群利村70岁老农淦昌洪的地头看到,昔日半山坡上的5亩“望天田”,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所取代,一个个红彤彤的柑橘压弯了枝头。
正在“望天田”里采摘柑橘的淦昌洪欣喜地告诉笔者:“为了不让稻田荒芜,以前这5亩多‘望天田’让我操碎了心。每年5月才能靠下雨或抽水种上水稻不说,栽秧子打谷子还得请人帮忙,3年前我就带头改种了柑橘。比起种水稻,今年这柑橘虽然是第一年挂果,但亩产量超过3000斤,是水稻产量的2倍多。”
所谓“望天田”,就是位于山坡上不能自流灌溉、要靠天上下雨才能栽种粮食的稻田。群利村是黄舣镇的旱山村之一,全村3000多亩稻田,就有400余亩全靠天上下雨才能耕种。每年真正下雨能满足这些“望天田”栽秧所需的雨水,则要等到5月份。而这个时候留作待插的秧苗已经老化,即便就是有水源保证栽插,每亩的收成也只有600多斤的产量。除去稻种、化肥、农药、请人栽秧和收割的人工工资等支出,不但没有剩余,每亩还要倒贴上三两百元。
2017年,群利村争取来了一个50多万元的土地植被恢复项目,村党支部经过考察后,决定引种优质沃柑,并以补贴的方式鼓励村民种植,每株12元的沃柑苗,村民只出2元。淦昌洪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先将自家的5亩“望天田”全部改种柑橘。在他的带动下,400多亩“望天田”涉及的村民,纷纷种植柑橘。
如今,经过3年的精心管护,这些“望天田”里种植的柑橘已经进入全面挂果,没有一块“望天田”撂荒。特别是与种水稻相比,不仅在管护上省钱省力,产量和收入也更高。经黄舣镇农技站测产,今年群利村400余亩“望天田”里种植的柑橘,平均亩产量可达3300余斤,按目前3元/斤计,亩收入可达1万元。而这片“望天田”柑橘园,已成为了黄舣镇最大的晚熟柑橘示范种植基地。
村监委会主任杨清明说:为保障种粮,自2018年以来,群利村又综合改造,新增耕地600余亩。
新闻推荐
□陈玉芳本报记者李界摄影报道3月12日,江阳区蓝田街道干部职工到红光村,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开...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