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州 > 正文

从泸州路过系列之 “连锅子” 与“小米滩”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1-03-02 08:32   https://www.yybnet.net/

泸州城郊长江边

连锅汤

◎陈鑫明

萝卜连锅子胜过海参席

泸州小米滩船家火锅菜有“美食如饴”一说。萝卜又称“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须太医开药方。”

泸州有蓝田坝、水中坝、大驿坝、茜草坝,坝上广出大白萝卜、红心萝卜。萝卜可以生吃、凉拌、炖肉、煮汤,还可以腌制萝卜丝,入糖做成萝卜圈儿。

相传,杨升庵在泸州时,对萝卜尤为偏爱,每年大小中坝的萝卜一上市,就吃到开春时的“冬不老”才罢休。“冬不老”,就是十冬腊月时的萝卜,又嫩又甜,入锅就煮耙。所以,杨升庵一日三餐都用萝卜做菜。

有一年大雪时节,州官宴请城中名流,以赏雪为题,邀杨升庵前来唱和诗酒。席间,专门准备了一份萝卜连锅汤,众诗友不解。杨升庵一边品尝萝卜,一边言道,萝卜乃菜中之王,蔬果的极品。无论白水萝卜,还是炖肉煮汤,其汁如蜜、色似雪、甜入口,益心脾、助食欲,故而有冬补之大品。经杨升庵一番评价,众人为之惊叹,惊的是萝卜可入药、助消化,益寿延年;叹的是萝卜竟是宝,却不被人知。

席间,杨升庵见众人对萝卜这碟小菜议论纷纷,当即口占一诗:“美食佳肴数第一,藏在坝中无人识;入冬百味连锅子,萝卜胜过海参席。”

杨升庵的萝卜连锅子诗,传遍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学做这一道汤菜。萝卜切成片与肉片一块下锅,吃时拌上佐料、辣子花椒、豆油葱花,肉片鲜美,萝卜入口化汁。

后来,经名厨名师的不断改进,萝卜席成了泸州地方上的素宴火锅,萝卜连锅子汤成为冬天的补菜。

田子实与红苕连锅汤

“天上佳果数蟠桃,人间美食尽妖娆;泸州火锅连锅汤,酥肉砣砣盖红苕。”这首竹枝词说的是泸州九大碗中的红苕杂烩菜。

清光绪年间,布衣州官田子实在泸州为官,四川总督丁宝桢到泸州码头视察川盐出川之事。泸州城接到成都的快马飞报后,为迎接这位总督大人,城内上下忙得不亦乐乎。州官田子实回到州衙,夫人端来一碗煮红苕、一碟泡咸菜、一碗菜汤。田子实吃得津津有味, 说到,“泸州南水苕,红皮白心心,生冷都能吃,煮得甜蜜蜜,好菜,好吃!”夫人笑道:“你这一州之官,总不能拿红苕来款待丁大人吧!”

田子实一想,立即通知接管亭驿丞,用红苕席来款待丁宝桢。

丁大人入座,厨子端上来九个菜:坛子肉、肘子、烧白、蒸馍、狮子头、夹砂、八宝饭、连锅子和红苕杂烩。丁宝桢对红苕杂烩很感兴趣,就问田子实:“这道菜可是泸州九大碗中的头菜?”田子实答:“大人有所不知,天上佳果数蟠桃,人间美食尽妖娆,泸州水席九大碗,酥肉砣砣盖红苕。连锅子数百年前已入杨升庵的竹枝词了,请大人品尝!”

原来,田子实命厨子将南水苕洗净去皮切条,入油锅抛油后,作杂烩垫底菜,原汤上冒出酥肉几砣,又好看又好吃,价廉物美。没想到,丁宝桢吃后大加赞誉。后来,泸州的九大碗中便有了红苕连锅汤。

“小米滩”与“镇江塔”

地方史记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南京三差御史王藩臣奉旨回乡,修建御史牌坊。一夜之间,传遍了泸州城内外,城内州衙的大小官员开始忙碌起来。

得知御史大人的船逆江而行,到了相公沱岸,只要过了小米滩就到家了。州官派衙役打探,回报说御史大人的船在小米滩上不来,众人十分担心。在馆驿嘴码头迎接的乡绅名流以及王氏族人不知如何是好,人们都知晓小米滩传唱已久的号子:

“泸州小米滩,川江鬼门关。

滩长十来里,漕口乱石山。

莲花卷恶水,暗礁把船翻。

若无滩师引,船毁眨眼间。”

此刻,王藩臣的上水船停靠在龙溪河口、相公沱与手爬岩之间的沙滩岸。船家告诉御史大人,凡上水船必停靠在这儿,需找滩师引水过小米滩。这段时间,船老板去与滩头、纤帮人谈拉船的价钱,船工和客官上岸悬锅垒石,生火煮饭,等轮子过滩。

河滩上,船工们找来三坨鹅卵石,把砂锅、铜锅,或是鼎铜往上一架,拾来河边上的干柴点火做饭,另一个锅则做汤菜。王藩臣走近一看,饭是焖锅饭,菜则是汤带菜,不仅好吃,而且又软和,味道极佳,吃了全身暖和,不怕河风吹,船家称“连锅子”,把蔬叶、辣椒、花椒、姜蒜、油盐、豆腐、猪牛下水一锅煮,半个时辰就能闻到麻辣鲜香之味。打开锅盖一看,红油翻滚,诱人食欲。船工们请御史大人品尝,真是汁浓味厚,麻辣上口。锅中的食材应有尽有,荤素搭配,入口又烫又麻又辣,满嘴留香。一会儿就吃得满头大汗,河风吹来,毫无寒凉之感。

船工们见御史大人额头冒汗,连称:“鲜美味厚,味浓连锅菜,可比‘百叟宴’上的宫廷美食!”

此时,从上游漕口传来消息,小米滩莲花乱石大浪把几条揽载船打翻了,船家纤夫正在救人。一会儿,岸上下来一大群妇女、老人和孩子,一路哭诉,一路呐喊河滩中的亡人姓名……百姓知御史大人也到这儿过滩,遂一同前往请求大人,治一治江滩水害,永保小米滩。

船工们的请愿声,打动了御史大人的爱民之心。他决定不修御史坊,在江岸为民众修建一座镇江塔。

御史大人捐俸建塔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士绅、商贾纷纷解囊相助,船工纤夫、引水师和老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距小米滩口五里处的湾桥板岩头、土地滩大庙前,修建了一座七级白塔,取名“镇江塔”,又称“锁江塔”。时有竹枝词云:

“小米滩头镇江塔,利济群生保平安。

船家纤夫思御史,水陆清宁绝世间。”

后来,人们还在瓦窑滩、相公沱、石城墙、龙溪河口建镇江王爷像,以此保佑小米滩的过往船只、行旅平平安安。

新闻推荐

促进巴蜀文化交流融合 “泸江永荣”青少年书法作品集出炉

本报讯(记者杜玉青)近日,记者从市青少年宫获悉,《2020“泸江永荣”四地市青少年书法交流展作品集》已印制出炉,将进一步促进“...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泸州路过系列之 “连锅子” 与“小米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