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安富小学 冯洁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用文字、符号、图象表格等准确、严密、简明表述思想的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在数学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甄别信息,整理信息并有所发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在这种反复训练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数学阅读训练,提高读题审题能力,才能真正的”授人以渔”。
一般来说,数学阅读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采集、提取信息
数学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并未直观、有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需要引导学生去采集、提取、挖掘,从而理清数量关系。
(一)勾划关键信息,读出数量关系例1:“50减20乘8的积”,本题应抓住“减的是积”之重点字“减”和“积”进行阅读理解,先求出积才能减,所以要先乘后减。
例2:“昨天气温0℃,今天气温增加了3℃”和“昨天气温0℃,今天气温增加到3℃”,这一字之差,但数量关系截然不同。
(二)从问题出发,筛选有用信息 有些题的题干很长,但很多是无关信息甚至干扰信息,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根据需要(问题),从杂乱纷繁的信息中剔除无关信息,排除干扰信息,选择有用信息。
例3:2015年“世少”杯奥林匹克数学决赛成绩已经揭晓,本次决赛设学生个人金、银、铜、优秀奖。获得决赛个人金、银、铜、优秀奖占参赛总人数的百分比为:金奖4%、银奖7%、铜奖9%、优秀奖10%。安富小学五年级2班有20人获奖,其中,非金奖人数是金奖人数的4倍。我们班获得金奖的有多少人?
当我们认真阅读完题干后发现,针对本题,真正有用的信息只有”五年级2班有10人获奖,其中,非金奖人数是金奖人数的4倍”。
(三)”把薄书读厚”,挖掘隐藏信息 数学中的语言是非常简洁的,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学生在阅读这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发现和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看不见”的数学信息,补充或扩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例4:六年级1班有60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多,六年级1班有男生多少人?
学生要练就看到一句”男生比女生多“,马上可以联想到:
(四)练就火眼金睛,读出题中“陷阱”例5:客车与货车从甲、乙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时行58千米,货车每时行5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两车多少小时相遇?
很多学生误认为“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就是客车比货车多行12千米,其实,客车比全程一半多12千米,货车比全程一半少12千米,所以客车比货车多行12×2=24千米。
二、加工、整理数学信息
通过整理信息,把杂乱、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使数学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纵横对比,清晰反映数量关系。
(一)表格整理信息 例6: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在做修指甲、看书、写信、躺在床上中的一件事:
1、甲不在修指甲,也不在看书;2、乙不躺在床上,也不在修指甲;3、如果甲不躺在床上,那么丁不在修指甲;4、丙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5、丁不在看书,也不躺在床上。请问,他们各自都在干什么?
题中都是说的“不在做XX”,又问四人各自在做什么,很多学生一头雾水。
我们可用表格整理信息(确定做的用√表示,确定不做的用×表示,不确定的暂不表示),只需要把以上信息录入表格,得下表:
从表上一目了然,修指甲的是丁,同理,丁主不会写信,看书的肯定是乙……
(二)画图表示信息 例7: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60分钟,如果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不画图,很可能列式60÷5×6,但画图后会发现,锯成5段只需要锯4次。
正确列式应该是60÷4×5。
三、发现、升华数学信息
(一)发现数字特征例8:如下图,第10行最后一个数是()
这是一道难题,但如果孩子发现了每一行最后一数都是行数的平方,如:第一行是12=1,第二行22=4,第三行32=9……那么,第十行最后一个应该是102=100。
(二)发现变化规律例9:(99+1)×(99+2)×(99—3)×(99+4)×(99+5)×(99—6)×……×(99+100)
乍一看,根本无从下手,但仔细探究会发现,99遇到3的倍数时不再是加法而是减法,那么,99遇到99也应该是减法,99—99=0,所以整道题积为0。
通过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意识和能力,在数学阅读中,学生逐渐形成“仔细阅读、深入钻研、高效处理、有所发现”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数学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后的终生学习提供了支持,使学生离开了老师这个“拐杖”而独立行走成为可能,这就授人以渔。
新闻推荐
富有新意的阅读鉴赏课◎殷茂华川江都市报记者何晓梅摄影报道近日,龙马潭区泸化中学开展省级课题《基于“情润”教学的高中...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