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蔺艳霜) 近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的意见》,提出以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机遇为契机,加快构建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跨国界、跨地区、跨部门的口岸经济体系。到2025年,实现口岸经济进出口总额2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泸州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除成都、重庆外开放平台数量最多、开放能级最高的内陆城市,是除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柳州市以外,中西部地区率先提出‘口岸经济发展’路径的城市,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据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泸州市已具备完善的产业体系,有优良的口岸营商环境和日益壮大的市场主体。
加快口岸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发挥泸州口岸功能平台优势,叠加泸州市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综合枢纽优势,抢占文化、通道、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助力泸州打造南向开放重要门户、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为推进200亿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泸州市接下来将全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高标准建设口岸经济。以“1核4区7支点”为空间布局,形成“平台+中心+基地”的特色发展模式。“1核”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核心;“4区”以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为基础,建立4个功能拓展区;“7支点”以泸州市三区四县为基础,建立7个发展区。
二是高水平完善口岸功能。积极参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争创航空、水运国家开放口岸。同时,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国际口岸物流通道,发挥泸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地位的作用,打通泸州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的陆海联运大通道。
三是高质量培育口岸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航运贸易业,打造特色产品进出口基地;做强高端制造业,打造国际知名机械装备研发合作基地;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建设西南纺织制造中心;做优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建设世界农作物优新品种选育、推广体系;集聚发展口岸现代服务业,引进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外向型服务业企业;促进口岸金融业发展,加快互联网技术与跨境物流融合,建设线上国际物流“云平台”。
四是高层次促进对外合作。加强以德国为核心的对欧合作,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共建东南亚地区产品加工合作园,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时,鼓励企业依托口岸开展进出口业务,提升口岸经济规模,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口岸经济主体在国家级新区汇聚。
五是高效能提升口岸环境。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域覆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功能建设;依托“长江眼”建成口岸物流服务、口岸政务服务、口岸综合服务、口岸数据服务智慧口岸平台;畅通口岸通关意见投诉反馈机制,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口岸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黄舣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一体化 融合发展 小城镇绽放新魅力
□周超文涂锐本报记者李界近年来,江阳区黄舣镇在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建设中,按照“以园兴城、以城促园、园城联动、...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