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州 > 正文

弥陀岩老街往事(一)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0-12-15 00:45   https://www.yybnet.net/

弥陀镇山水画卷

◎陈鑫明

滚滚长江、苍茫古道,见证了弥陀古镇民众的勤劳、勇敢、智慧、力量。面向大江古道,仿佛看到当年弥陀岩场人出门的情景。为了生计,也许天还没亮,河边的木船船尾上,炊烟已起,一只船掉头离岸而去,上百只船尾随其后,各奔上水、下水浮江而去……

送走出门的亲人,三六九赶场天的弥陀岩场,又是一个好日子。王爷庙、天元寺山门前的灯杆上,每晚变换着红灯的数字:三官灯、天地水,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九黄灯则告诉江上放船的人,“七不出门八不归,逢十不回鬼来催”,该回家了!灯杆上365天都挂着大红灯,通夜长明。年长的人说,这是为出门谋生的男人提个醒,红灯照亮着回家的路……

弥陀岩场的栈房有大有小,大的有上铺、下铺,楼上为上房,楼下为中房,后屋为偏房,也就是十来个人睡的大通铺。门前挂着灯笼,门枋有一副对联:“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住店的人三五一伙、七八一群,在街上饭馆酒馆一坐,打来两斤烧酒,炒几个下酒菜,先客套一番,再行个“江湖酒礼”,接着便是单碗车轮战,划着南北拳,摆起龙门阵;不时,又抖上几句川江号子,一直唱到天亮!

记忆中的“弥陀岩”

赶场天,东西一买,进了茶馆,摆起龙门阵,一个个俯耳倾听,听老弥陀场人何国清讲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生于斯、长于斯的弥陀人,从知事那天起,就在场上生活着。正街、横街、丁子口、毛家巷子、周家巷子、万寿宫(万寿街)大殿的四根石柱,要两个人才抱得下;天元街(猪市坝)、鱼鳅市场(后来改成“人和街”)、千秋街、东胜街、新街子……一砖一石、一梯坎、一坡一坝,可以说了如指掌,就连大佛寺的千佛岩佛像都去了多少回;场口上观音桥的石狮子,爬上去做游戏的事,从小到大一直没忘;河边的打儿窝也不知去丢了多少鹅卵石;禹王宫旁的通天卷子的龙门阵,几天几夜都摆不完!

地方史与平民文献中说,因赵云占江阳,屯兵屯粮为诸葛孔明南征做先锋,弥陀岩因地临大江岸,又有天然水港停舟船,三国时就有了弥陀岩;唐朝时,因程知节大将军武官挂文职,坐镇泸州,每年必乘舟巡视大江两岸,上过弥陀岩;后来,符阳县三块石荔枝被贵妃视为佳果,马驮、车载、船运京城,“妃子笑”名传天下,运荔枝的马帮驮队船舟,必过弥陀岩下;宋有苏东坡、黄山谷题咏岩下为证,到宋元神臂城之战,黄金水道上的弥陀岩、黄氏坝都曾被记载;明朝时,建文皇帝落难来泸南,在岩头上的题刻与壁上前人的题刻交相辉映,弥陀岩声名远播;清初,四方“移民”前往弥陀岩上落户,有了家业而大兴“立场、立市、立宗祠”之风。

于是,弥陀岩场是谁始建,又是谁扩建、重建、新建,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弥陀岩“修场”

87岁的宋建修和何国清两位老先生听祖上说,周二爷是下江黄州人,在川江上有船,做着棉纱生意,并许愿若是上水棉纱、下水桐油生意发迹了,便为弥陀岩父老建场修街。为什么周二爷要许这样一个心愿呢?为什么要为弥陀岩修场立市呢?

有一年,周二爷带一儿二女坐船到泸州做棉纱生意,船夜泊弥陀岩,上岸留宿。有一乞婆上来要钱,众客伙不理。此时,进门来的周二爷一身老板行头,身后的三个小儿紧跟着,一看便是个无妻室的人。乞婆上前与周二爷打招呼,愿意为他照看儿女,让他放心去做生意。周二爷一看乞婆虽是讨口行头,但说话却有礼有节,三个儿女与乞婆也很有缘,十分亲热,当下便问儿女愿意与乞婆在此住否?三个孩子齐声应允。

周二爷问乞婆有何要求,他一定照办,决不食言。乞婆说:“只要把弥陀岩清扫清扫就行了!”周二爷便将儿女交给了乞婆,乘船做生意去了。没想到二爷上水做棉纱生意销云贵山区,下水收购桐油运下江走上海,一年三五个月来回,生意越做越大,真成了川江上的棉纱大富、桐油老板。

周二爷的儿女住进了乞婆的观音庙,每天上早晚课,识文断句,学业长进,三个孩子十分尊敬庙中乞婆。渐渐长大的孩子,愈加思念其父。乞婆年年在弥陀岩头眺望,盼周二爷早日归来。谁知,没等周二爷回弥陀岩,乞婆羽化西去,临终前告诉三个孩子,若是父亲回来,提醒他不要忘了曾答应过的事,把弥陀岩清扫清扫,说完便闭上了双眼。

谁也没有料到,周二爷的生意被洋人骗了,所挣的钱全化为乌有,沦为乞丐,流落川江码头。得知父亲生意败落的消息,一儿一女经不住打击,命归黄土,还剩一女,重病缠身于庙中。周二爷回到弥陀岩时,小女也已病死。为讨口饭吃,地保安排周二爷打扫弥陀岩那条从码头一直通向磨子岭的青石板大路,换来街坊施舍的残汤剩饭。

某个夜晚,周二爷仰望星空,呼唤着儿女。夜半时,听门外有人敲门:“周二爷,河边有人带信来,说你的20载棉纱船靠头了,天亮派人去起载!”开门一看,原来是打更匠罗大爷。周二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下河一看,果然有20条船,全是下江(江浙一带)运来的,收货人真是汇通货栈老板周二爷,生意居然起死回生。打开棉纱包一看,里面还藏有银子百余两。当时的棉纱可是紧缺货物,一抛手净赚银子数万两。一夜间,周二爷从乞丐又变成了富翁。

原来,周二爷这20载棉纱是他发货后,听说遇上土匪把货船抢了,所以才断了财路,加上与洋人竞争市场,被外商用阴谋手段吞了桐油,还吃上官司,故而沦为乞丐。辗转回到弥陀岩后,儿女又亡,人生走到尽头。可周二爷不失前言,承诺为弥陀岩清扫,清扫的便是始建川江码头的弥陀岩场。之后,二爷用上万两银子修建弥陀场,修了新街子、丁字口,把场中三宫六庙的石板路全部修通,还为自己修了一条小巷,取名“周家巷”,至今尚存。

“宋半场”和“毛半场”

清咸丰年间,弥陀岩船帮管事宋基奇,先祖在重庆府江津做官,时年巡视长江防务来到弥陀岩,见这儿一岩如山,山中有古道从磨子岭通下来直到河边。岩半有前人造的千佛岩,一株古榕树盘根错节,树冠枝叶遮了半个岩头,有泉水从岩半流出,路人挖有蓄水凼,名曰“三碗水”,可供过往行商走卒解渴。

拾级而上百步,石坪上有三五间幺店子,门前摆个老荫茶缸,行善事以方便路人。店虽小,但小百货一应俱全,水烟杆摆在门前,任凭行人歇脚时,抽两口过瘾。另外两户则摆了炉子卖红苕,一文钱管饱,房柱子上挂满草鞋,一文钱一双,几条长板凳放于门口,待客休息。

弥陀岩人家民风淳朴,给宋老爷的印象特别深。再往前走经观音桥处,乡人说,弥陀岩上有石磐寨、中寨、长弓臂、硝厂、瓦厂,是宋朝(南宋)时修的,好几百年了,与河对门的神臂城一齐修的。石磐寨位置高,四方都看得一清二楚,寨中有烽火台,一旦有军情,便点火为号。听说州官曹致大还立了一块碑为记,上有“石磐永固”四个字,弥陀岩在川江上成为出了名的水码头。

后来,宋大人卸任归田,携宋氏一门老少在弥陀岩安了家,借渡口营生船运,又办马帮,专门在古道上运粮运盐;后来,又择地修了水码头,不仅靠对河船,还靠短途揽载船、中元棒大船,往来于泸州、合江、江津、重庆、万县、宜昌。宋家码头、宋家船业在弥陀岩成为大户人家,所以取名“宋家嘴”。

宋氏秉承祖训,耕读为家,礼义立门户,诚信经商、乐善好施,出资修建临江半边街、正街,建了王爷庙、川主庙,这就是后人传说中的“宋半场”。

宋家始建码头后,毛家也修了一个码头,靠对河船。十几年后,毛家人又在宋家修下半场的基础上,建了上半场——丁字口、禹王宫、新街子,还修了一条毛巷子居住,称为“毛半场”。

新闻推荐

泸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获得“国家级”称号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记者从泸州市发展改革委获悉,12月11日,在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2020年信用信息共享支持中小微...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弥陀岩老街往事(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