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良川江都市报记者汤骏
酒城泸州,地处川南,长沱二江在此交汇而闻名。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酿造蒸馏酒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酿酒史最长的城市之一。
美酒佳酿与舟楫之利,吸引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驻足,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泸州的酒,演绎出了状元杨慎浊酒相逢、诗仙太白夜发清溪、东坡居士赞叹佳酿、山谷道人泼墨江阳等千古佳话。
于是,“一诗一酒”相融酿造的“诗酒文化”,正成为泸州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也让这座城市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泸州本土学者董洪良的口述中,“诗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每一个人沉下心来,去细细玩味。
曹知州是谁?其字、号分别又是什么?此人又有何德何能,竟以“知州”之官名而冠之?
据2012年四川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历代旧志提要》及相关文献查考可知:在历代尚存的泸州地方志中,有一套可堪称价值连城的古籍珍稀藏本——八卷本的《江阳谱》。此谱是目前已知最早较为完整记录宋代泸州的地方志书,可惜原著已经散失,仅零星存留于明代《永乐大典》“泸字韵”卷二千二百一十七、卷二千二百一十八两卷之中,故文史学界又称该谱为永乐《泸州志》。而该书的编纂者便是曹知州!
或许,大家会有很多疑惑,《江阳谱》明明是宋代曹叔远所主持编撰的,怎么一下又冒出个曹知州来呢?莫不是张冠李戴,信口胡诌?实则不然——曹叔远,便是曹知州!
曹叔远(1159年—1234年),字器远,初名叔遐,南宋浙江永嘉(今瑞安曹村)人。少时,师从南宋永嘉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陈傅良,传其经制事功之学,尝从朱熹游。年方十九时,以《春秋》夺魁乡试,一时名盛。宋绍熙元年(1190年)更是登进士第;久之,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仕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要职的李壁推荐其为国子学录;庆元三年(1197年),因忤权相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的伪学而被罢职,后外调通判涪州;嘉定元年(1208年)迁太学博士,七年(1214年)赴湖北漕幕;十二年(1220年)升四川潼州提刑,他与州牧李公植一道克服重重困难,修复潼州府城,使该城的防卫得以加强,“捍护成都一路”,叶适为之作《潼州府修城记》给予肯定和褒扬。嘉定十四年(1221年),曹叔远又前往泸州,前后在泸州守任将近十年。后入朝为工部郎,出知袁州(今宜春)。绍定元年(1228年)内召,任秘书少监,二年(1229年)任太常少卿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后权礼部侍郎兼侍读,“遇事献替,多所裨益”;终徽猷阁待制。端平元年(1234年)卒,年七十五,谥文肃。《宋史》卷四一六《列传》有传,称其为“识者谓其有史才”。《文献通考·卷二百四·经籍考三十一》关于《永嘉谱(二十四卷)》之编撰,则载有明文:“陈氏曰:‘礼部侍郎郡人曹器远撰。曰《年谱》《地谱》《名谱》《人谱》。时绍熙三年,太守宛陵孙属(嘱)器远裒集,创为义例如此。器远,庚戌进士,盖初第时也。’”
作为宋代方志学重要人物的曹叔远,除了编撰《永嘉谱》二十四卷外,还主持编纂了《江阳谱》(今泸州)八卷、《李渠志》等书,可惜后两者均未见原书,仅零星保存于其它文史资料中。
需要强调的是,曹叔远少时即聪慧过人,又喜欢研经读史,其才学之气,为人所瞩目。宋·朱鉴所编著的《诗传遗说》(钦定四库全书)卷四中,即有关于曹叔远求学和“诗问”的有关对答:“是狡诗意,本不如此。圣人云:郑声淫,盖周衰。惟郑国最为淫俗,故诸诗多是如此……先生问曹叔遐:狡童诗,如何说?对曰:陈先生以此诗不是刺忽,但诗人说他人之言,如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言狡童不与我言……”回答既机警干练,又见解独到。
再如,《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朱子十七》中所载事例颇多。“问(曹)器远所学来历。曰:‘自年二十从陈先生。其教人读书,但令事事理会,如读周礼,便理会三百六十官如何安顿;读书,便理会二帝三王所以区处天下之事;读春秋,便理会所以待伯者予夺之义。”而在读书、明理、文学等诸多方面,曹叔远均卓然独立,出语不凡。比如:器远言“少时好读伊洛诸书”,器远问“初学须省事,方做得工夫。”又如,曹(叔远)问:“先生所解\‘致知格物’处,某即就这上做去。如未能到贯通处,莫也无害否?”曰:“何谓无害?公只是不曾学,岂有不贯通处?学得熟便通。且如要去所在,须是去到,方得……”曹叔远又问:“如孟子言\‘勿忘,勿助长’,却简易。而今要从细碎做去,却怕不能贯通。”对于“问史”,《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经籍考十八》中记载:“曹器远云:\‘黄屋左纛,朝以十月,葬长陵。此事大事,所以书在后。’先生云:\‘某尝谓《史记》恐是个未成底文字,故记载无叙,有疏阔不接续处,如此等是也。’”等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玉芳特约通讯员周超文)11月30日,笔者从泸州市江阳区文旅局获悉:日前,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