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州 > 正文

文明同样需要法律去护航

来源:川江都市报 2020-11-12 18:35   https://www.yybnet.net/

11月1日起,《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涉及公共卫生、文明养犬、交通秩序、社区文明等方面的规范内容,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条例》中的法律责任部分,明确了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不文明行为最高可处罚1000元。《条例》实施后,泸州市对文明行为的“软要求”将变为“硬约束”。(《川江都市报》2020年10月28日01版)

这是一件好事。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就大多数泸州市民而言,能够做到言行有度、举止文明。但仍有少数人,他们的行为举止与“文明城市”格格不入。这部分人中,有的是因为文明意识不够,或是还没有养成文明习惯,比如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而还有一些人,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横穿马路,哪怕文明劝导员劝阻,也置若罔闻,更有蛮横者还骂骂咧咧,认为自己怎么做别人管不着。

对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而言,“软要求”不起作用,就只能“硬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人不能做到自律时,就需要“他律”,需要用法律来“倒逼”。

有人或许会问,文明是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用法律来强行要求,可行吗?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新加坡,人们基本上看不到不文明的行为,新加坡的法律对个人行为进行了非常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而一些规定甚至已经深入游客心中,成为了新加坡的象征。据说,新加坡建国之初,市民素质也完全不像现在,各种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但依靠严厉的法律,最终成就了现在文明程度极高的新加坡。推行这些禁令的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在公开演讲时说,“我认为一个国家一定需要规则。”

立了法,还需要处罚跟进落地,才能达到“硬约束”的效果,因为法律权威就在于它的强制性。当然,针对文明的立法,最终目的不是事后的处罚,而是达到一种事前震慑的作用。通过法律为文明护航,两者相得益彰,对城市文明的普及,对城市人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件好事。

新闻推荐

况场街道 凝聚乡贤力量助推家乡发展

本报讯(龙柳如记者李界)日前,江阳区况场街道组织退休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况场籍“泸州好人”等乡贤代表...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文明同样需要法律去护航)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