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协会在敬老院慰问演出(图由周德乾提供)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2019年12月16日早上8点过,67岁的周德乾走进纳溪区体育馆。这天,是纳溪区老体协交谊舞分会每周排练舞蹈的固定日子,作为队里的“带头大姐”,周德乾比其他人来得更早些。
当天,队员们要排一支新舞——《十送红军》,因为接下来他们有一场到当地部队的慰问演出。
慰问演出,是纳溪区老体协交谊舞协会的“工作”,从2019年开始,这支会员平均年龄62岁的交谊舞协会,跑遍了纳溪区所有乡镇街道敬老院。
不跳舞的“带头大姐”
纳溪区老体协交谊舞协会成立了13年,但慰问演出这项“专职工作”是周德乾加入进来后才开始的。
2018年,当纳溪区老体协找到周德乾时,一开始她不愿意接受,“我又不喜欢跳舞”。不过,几番思量后,周德乾觉得,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老党员,还是应该服从组织安排。
周德乾是个要强的人,当上会长后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要让协会跳出“名堂”。她从协会里选出40多名基础比较好的队员,组成了一支公益队,每周一、三排练,专门到区上各敬老院慰问演出。
周德乾不跳舞,她的任务是四处“化缘”。队伍没有音响器材,没有服装,添置这些设备都需要经费。“一开始还是挺放不下面子,觉得不好意思。”周德乾说,在“化缘”的路上,也曾被拒绝过,当然更多的是支持。上任一年来,她“化缘”来1.5万元左右,用于添置器材、服装和公益演出的路费。
舞蹈队里的“六片绿叶”
《阿里山的姑娘》,是队员们新排的一支舞蹈。在一群“姑娘”中,还有一个“小伙”——72岁的周代铨。
说起周代铨,队友们常常戏称他是“队里的宝贝”。这支舞蹈队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代铨是唯一的男士。
进入这支队伍,周代铨觉得很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又做了公益。
刘耀军和刘跃刚也是冲着“公益”来的,“觉得很有意义”。在两位“老刘”的印象里,跳舞这件事儿都隔了几十年了,“当知青的时候喜欢跳”。因为有一定基础,还是适应得很快。刘耀军说,刚开始,每次排练都感觉非常累,一个多月后就感觉好多了。
刘耀军是去年10月才加入的,家住泸州城区的他每周一、三排练时间都自己开车到纳溪,从不迟到。
如今,队里已经有6位男士,这让周德乾很高兴:“绿叶”和“红花”搭配,才更相得益彰。
“半路出家”的舞蹈老师
每周一,为了按时赶到排练地点,62岁的陈树芬得早上6:50就出发,坐公交到纳溪。
陈树芬是队里的民舞老师。民族舞,是队里“新开发”的舞种。过去,队里以跳交谊舞为主,但周德乾觉得,慰问演出的节目应该更多样化。
当队里的民族舞老师,陈树芬一开始也有压力,因为她是“半路出家”,“只能算个文艺爱好者”。
对于队员们来说,过去都是跳交谊舞,要学习民族舞,同样压力很大。陈树芬还记得她教大家的第一支舞蹈是《在延安》,教之前她先为大家示范了一遍,立即让队员们打起退堂鼓——动作难,表情也不好拿捏。
面对压力,老师和队员们相互打气,舞蹈最终成型。现在,队伍排练出的节目除了交谊舞、民族舞,还有健身操、柔力球、太极拳。
虽然是公益演出,但队员们从不打马虎眼。每周两次训练,大家都尽量不请假,哪怕家里有事,也争取先来练上一阵再走;至于演出,更是认真。周代铨说,有些比较小型的敬老院,院里的老人可能还没演员多,但大家仍然不打折扣地表演。
每次慰问演出,看到敬老院老人们高兴的样子,周德乾就很满足。她说,这些老人娱乐活动相对较少,能为他们带去一些快乐,自己和队员们同样开心。
新闻推荐
根据《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第一届泸州市公务员“记二等功”评选奖...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