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集中授牌仪式。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现在补办婚姻证明太方便了,不用来回跑,拿身份证就可以办理了。”12月26日,前来补办婚姻登记的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居民李某说。在这之前,因相关信息变更,要补办婚姻登记,需要在四五个单位间来回跑“证明”。自泸州市实施“0证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只需一个身份证即可办理。
如今,不用一张证明,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酒城泸州蔚然成风。这只是泸州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缩影。近年来,泸州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推动将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法治已成为泸州显著的城市特质,更成为护航泸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羽客 安昕 孔芒 简宇 易路勇 (图片由泸州市司法局提供)
建立指标台账,纳入年终目标管理
实现党建、发展、法治政府建设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
泸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精准对标《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把115个创建指标列入清单实行台账管理细化落实,纳入对区县、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并占比10%,实现党建、发展、法治政府建设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严格逗硬奖惩。
坚持高位推动。年初,泸州市政府专门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建设要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结合机构改革,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法治建设工作统筹协调。
强化统筹推进。制定《泸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对44项重点任务和115项主要举措进行细化量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每年印发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按图施工,对标落实;制定《市县区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每年年底照单查验,做到“清单之内有严规”。
加强督查考核。将“抓法治”列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与“抓发展”“抓党建”并列,法治建设内容占考核指标体系10%,发挥考核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导向作用。定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印发《将依法治理纳入干部管理任用工作八项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档案制度,把推进法治建设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年终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制度。
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搭建依法依规服务载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9月,因“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公司”,当事人认为“行政审批部门没负起审查责任”,时任泸州市龙马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彭某、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冯某坐上被告席。
为扭转“告官不能见官,出庭却不出声”局面,龙马潭区多措并举,建立出庭提醒机制,明确告知被告行政机关只有律师出庭将不予开庭;在庭审笔录上注明行政机关出庭应诉人的身份职务,在行政判决书上注明出庭行政机关负责人姓名,并及时上传到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公示,做到网上公开,社会监督。同时,龙马潭区还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纳入依法治区目标考核中,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
目前,泸州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率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每一位用权者、执法者扣紧权力运行第一粒“扣子”,类似的创新举措在泸州还有很多。
泸州在全国首创重大决策“三方会审”机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重大决策关键环节,重大决策事项提交集体审议前,事先提请纪委监委机关、司法、审计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泸州推出行政执法“三段式”监管模式,在四川自由贸易区川南临港片区建立“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推行事前提醒告知、事中轻微违法约谈与告诫、事后严重违法行政处罚。
泸州积极搭建依法依规服务载体,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泸州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覆盖城乡,为企业、群众提供律师、公证、调解、鉴定、仲裁等服务,实施“百姓法律顾问进千村”活动。
先行先试,革新突破
多项制度创新全国、全省领先,助推泸州高质量发展
泸州还在努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领域,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突破。
在“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几枚小印章吸引观众驻足。它们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部分“退役印章”,曾在多个部门“服役”。
退出的同时,一枚新的行政审批专用章被开封启用。原来,2017年6月起,川南临港片区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上百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替代各级部门印章共计62枚。这项改革的成功施行,让自贸试验区的商事登记平均提速85%,企业设立登记最快1小时办结。
这只是泸州勇于主动作为、积极简政放权的个案。近年,泸州加大“放”的力度,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一体化平台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
同时,泸州强化“管”的能力,在全国首创事前事中事后“三维联动”信用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奖惩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区域信用联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泸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本级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101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5.7%,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4.2%,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将企业开办时间最快缩短为1小时。
泸州还在积极营造“优”的环境。成立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团,到100余家企业免费“体检”;设泸州金融仲裁院、自贸区仲裁院,出台《自贸区仲裁暂行规则》,及时高效化解涉企矛盾;实施“百姓法律顾问进千村”活动,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
探索不止于此,泸州多项创新经验都在全省领先——
在四川省率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正负面清单”,让“红头文件”不能任性。
在四川省率先推行科级领导干部任前考法,考不过关不能提拔。
在四川省率先推进基层治理标准化建设,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增长。去年,泸州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7%、14.64%。
在四川省率先建立行政复议立案登记制和复议文书网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17年、2018年以市政府为被告的案件无一例败诉案件。
在四川省率先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率位居全省前列……
系列法治探索实践成果,为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护航高质量发展,泸州法治建设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泸州新闻网记者燕伟民)12月28日,由泸州世茂·璀璨里程主办,泸州新闻网、四叶草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协办的2019“点亮新十...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